12月初因科技股獲利了結賣壓波及兩岸三地股市,
導致港股月初創下今年來單日最大跌幅。
不過,投信業者指出,
由於A股及台股仍各有利基,
加上土洋法人仍同步看多港股2018年走勢,
近期市場回檔,將是逢低布局大中華基金的好時機。
根據基金資金流向統計機構EPFR最新統計,
H股買氣穩健,連續16周淨流入。
高盛日前發布中港股市展望報告指出,
港股將受惠資金「北水南下」,為中資股帶來動能,
預估明(2018)年北水買入日均規模將年成長兩成,
預期恒生指數明年底目標為32,000點,
滬深300指數明年底則達4,700點。
招銀國際則認為,除了資金利多外,
受獲利成長強勁帶動,恒生指數2018年年中左右將上看35,000點,
恒生中國企業指數明年可能上升至14,400點。
也因為有利多支撐,
加上大中華基金布局兩岸三地分散單一市場風險,
Lipper統計,
近1周(12/5~12/12)投信發行的大中華基金平均上漲1.94%,
同一期間台股及A股基金則處於負報酬。
投信業者建議,若擔心震盪,
建議可透過區域型標的掌握大中華市場成長機會。
復華華人世紀基金經理人楊佳升表示,
以評價面來看,
此波年底獲利了結賣壓使恆生指數及國企股指數回到合理區間,
漲多風險獲得釋放,在資金持續流入仍看好港股後市。
此外,由於外資對A股關注度持續升溫,
因此仍看好消費類行業以及行業龍頭個股後市表現。
復華大中華中小策略基金經理人余文耀指出,
可持續留意新興科技如新能源車、自動駕駛、
智慧手機功能升級、人工智慧、大數據等產業,
以及供給側改革受惠標的。
高盛則建議可增持中資銀行壽險及券商等金融股,
同時亦看好中資醫療護理股。
本文提及之經濟走勢預測不必然代表本基金之績效,本基金投資風險請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
本基金經金管會核准或同意生效,惟不表示絕無風險。本公司以往之經理績效不保證基金之最低投資收益;本公司除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外,不負責基金之盈虧,亦不保證最低之收益,投資人申購前應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基金投資涉及新興市場部份,因其波動性與風險程度可能較高,且其政治與經濟情勢穩定度可能低於已開發國家,也可能使資產價值受不同程度之影響。本基金得投資於大陸地區有價證券,投資人亦須留意大陸市場特定政治、經濟與市場等投資風險。如本基金欲直接投資大陸地區當地證券市場,須遵守相關政策限制並承擔政策變動風險,大陸地區之外匯管制及資金調度限制可能影響本基金之流動性;如利用本公司申請獲准之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之額度進行投資,須先兌換為美元匯入大陸地區後再兌換為人民幣,以投資當地人民幣計價之投資商品,故本基金有外匯及匯率變動之風險。有關基金應負擔之費用(境外基金含分銷費用)已揭露於基金之公開說明書或投資人須知中,投資人可向本公司及基金之銷售機構索取,或至公開資訊觀測站、境外基金資訊觀測站及本公司網站(http://www.fhtrust.com.tw)中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