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研華(2395)長紅化解破底危機?
研華(2395)在 22 日的一記長紅,
暫時化解了再破 200 元大關的危機。
翻開法人買賣超紀錄,
這一天,連月大賣研華的外資也翻空為多,
買超該股逾 400 張,
而連動所及,族群部分個股也悄悄反彈。
這讓許多看好與關心工業電腦 (IPC) 產業與族群的投資人,
入冬的心情暫時暖和了起來。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不過,許多投資人始終不明白,
明明物聯網與工業 4.0 大浪潮才剛捲起,
全球最大的 EMS 業者鴻海(2317)才簽訂了美國威斯康辛州的千億投資案,
自動化設備需求正殷,
何以今年躬逢其盛的台 IPC 業者,
卻反而像是撲空一場。
這個答案很複雜,每一個說法都似是而非。
新台幣年初的急升
絕對是一大原因,
這讓以外銷為主的電子業者,
不但營收縮水,
且毛利率更掉了 2 ~ 3 個百分點,
而且由於幣值已經回不去了,
所以這個毛利率現象,
將會是常態。
記憶體等關鍵零組件價格的大漲甚至缺貨,
也壓抑了廠商出貨的動能
業界掀起搶料大作戰已非一朝一夕,
嚴峻的狀況甚至還要延續到明年,
相關業者也只能咬牙苦撐。
這個大環境使然的因素,
確實對 IPC 產業造成一定的衝擊。
因此,上半年的毛利率與匯兌損失,
都讓大家的財報難看到不行。
不過,到了第三季,匯率因素逐漸褪去,
雖然歐美暑假淡季的效應仍然存在,
不少業者卻能夠繳出單季獲利超越上半年總和的成績單,
相當振奮人心。
只是,這樣的好成績,
卻無法反映在股價的表現上,
破底者照樣破底...
回歸產業基本面
IPC 近年確實因為物聯網與工業 4.0 而大鳴大放,
像是研華這樣有競爭力的龍頭業者,
至今營收仍處於上升趨勢,
只是升幅受到匯率壓抑。
然不能否認的是,
鴻海集團旗下的樺漢(6414)挾集團製造實力與成功的投資策略,
大舉攻略全球 IPC 代工商機,
對整個產業造成前所未見的影響,
研華 (2395) 尤其首當其衝。
外界對於 IPC 停看聽的原因...?
換言之,競爭的轉趨激烈,
而這個現象並非僅限於「鴻潮」的衝擊,
其實普遍存在於各個稍具規模的次產業,
包括博弈、網通、PSO (端點銷售電腦)等領域,
這些次產業的毛利率也面臨壓力。
其次,在全球政經局勢動盪的情況下,
對於過去數年始終保持榮景的 IPC 產業,
也出現了景氣放緩的壓力,
客戶延單的狀況屢見不鮮,
相對壓抑了業者今年營收、獲利的表現。
因此,近兩年可以見到,
IPC 產業大吹整併風,
除了是想在全新的產業局面下,
尋求新一波的成長動能之外,
多家族企業的 IPC 業者,
也面臨了世代交替的局面,
例如振樺電併瑞傳,
引進新加坡主權基金蘭亭投資以及中國衛浴大王唐台英等,
將把公司導入專業經理人制;
友通呂氏家族也藉此獲利了結。
不過,機會與風險通常伴隨發生。
上述所言的風險之外,
事實上,
IPC 產業在整個物聯網與工業 4.0 大浪潮的來襲之下,
商機真正誘人。
而 5G 時代即將來臨,
可以預見將對資料、影像的傳輸以及
即時性、低延遲等等的問題提出更好的解決方案,
將真正實現物聯網與工業 4.0 時代。
究竟 IPC 產業是否將持續缺席台股的萬點派對?
即便在進入正面對決態勢的研華與樺漢之間,
雙方除了同台 PK 之外,
場外可以伸展的空間其實還是很大。
研華 30 多年來累積的全球經銷實力,
品牌零售根基穩固,是其最大的武器;
樺漢站穩 IPC 代工巨頭地位,
透過 S&T 與 Kontron 的收購,
跨足品牌經營,短時間料對研華衝擊有限。
好戲還在後頭!
研華 2 日的長紅,
是不是對明年營運向上表態的開端?
值得拭目以待;
而振樺電跌破 130 元之後的反彈,
業已翻空為多的外資,
也是觀察指標之一;
樺漢吞兩大德國上市公司之後,
戰略布局成型,
明年起是收割期,
加上旗下興櫃的瑞祺電(6416)、沅聖(6638)個個是大黑馬,
明年精彩可期;
至於今年即將邁入營收百億元俱樂部的凌華(6166),
隨著 5G 時代來臨,
其布局之邊緣運算伺服器以及機器人市場,
都是長線極具動能的一環。
現在加入好友【獲得股市 最新消息】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