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看好 2018 年新希望
8 檔超推薦的績優股,讓你... 搶先布局!
一、研華( 2395 )
研華成立於 1981 年 9 月,為全球工業電腦廠前 3 大,
以自有品牌 Advantech 行銷全球。
研華的產品應用領域廣泛,
包含捷運讀卡機、自動售票機、博奕、網路儲存、
ATM 、 POS 、數位電子看板控制中心、
智慧型大樓之中央監控系統、樂透彩券機等。
研華目前的產品應用比重
為嵌入式設計服務占 27% 、
工業控制及物聯網 IPC 占 34% 、
服務業物聯網 IPC 占 7% 、
聯盟型 IPC DMS 占 11% 、
全球 IPC 售後服務占 13% 、
Allied DMS 占 9% 。
物聯網為未來大勢所趨
研華於 2015 年 8 月宣布採取 3 階段發展物聯網,
並將 7 大事業單位變更為「工業 IoT 」、
「智慧城市解決方案」及「嵌入式設計」 3 大部門,
業務發展也將從原先的技術導向改為產業導向。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從營運表現 創下歷年同期新高
研華上半年毛利率 39.5% ,稅後獲利 29.28 億元,
較去年上半年成長 4% ,每股盈餘達 4.2 元。
研華 9 月自結合併營收 39.38 億元,
月增 2.98% 、年增 11.14% ,續創同期新高,
且為歷史第 4 高;第 3 季合併營收 112.02 億元,
季減 1.78% 、年增 7.6% ,是單季歷史次高;
合計 1∼9 月合併營收 326.15 億元,年增 4.54% ,
亦創下歷年同期新高。
研華法說會指出
市場動能均佳 可望持續成長
北美區域則可望優於上半年,營運將逐季轉強。
預期今年以美元計價營收可維持雙位數成長,
營益率則可維持在 15% 以上。
而從今年前 3 季實際營運狀況觀察,
研華在包括日本、韓國等北亞市場與新興市場成長最為明顯,
大中華與歐洲地區則維持穩定成長。
就事業群表現而言
智能系統事業群(ISG)等表現較突出
展望未來營運,
法人指出,由於新接高毛利產品線訂單,
研華營運動能將由今年第 4 季開始轉強,
明年營收可望進一步挑戰雙位數成長,
營業利益率預估約落於 15.5% 左右,
每股盈餘有機會挑戰1個資本額,
較 2017 年預估EPS 9.16 元再成長,
中長線可持續留意。
二、儒鴻( 1476 )
布料與成衣大廠儒鴻成立於 1977 年,
生產各式彈性針織布品及成衣,
從染整、織布、定型、成衣,
擁有垂直整合生產供應鏈,
並切入機能性服務市場,
專精於功能性彈性圓編彈性針織布與成衣,
積極研發具流行、運動、休閒、環保等功能性的布料,
廣泛應用於高級時裝、運動服、休閒服裝、
內睡衣、韻律裝等多樣化產品系列,
並銷售至全球知名品牌及零售商。
近年儒鴻公司轉型為 ODM 設計製造廠,
並自創品牌如Eclon、Body Care、X-Pole等,
持續擴大自有產能,發揮垂直整合效應。
今年跨足電商平台
未來幾年有機會呈現持續成長態勢
看好明年紡織業景氣
儒鴻董事長洪鎮海日前在台北紡織展表示,
明年紡織業景氣中下游要比上游強,
預估明年第 2 季紡織業會有「大燕子」要來,景氣會更好。
其中,上游要增加獲利,必須生產特殊品;
中游布廠應朝棉、麻、絲、毛等
天然纖維與功能紗線混紡產品發展;
下游的成衣業不能只專心代工,必須強化設計能力。
文章繼續 ↓ ↓
--------------------------------------------------------------------------
這 8 檔「產業冠軍股」漲不停
台股高檔 也能安心買進!
最新一期 Money錢11月號
全台便利超商、各大書局現正熱銷中
線上立刻搶購>>贈送599元理財寶抵用劵
--------------------------------------------------------------------------
文章繼續 ↓ ↓
從營運來看 看好第 4 季旺季
儒鴻 9 月營收 20.83 億元,
較去年同期減少 4.13% ,
累計 1 ∼ 9 月營收 171 億 8,997 萬元,
較去年同期減少 2.77% ,
其中, 9 月營收意外較去年同月減少,
主要是與部分出貨船期延遲有關。
不過儒鴻對於第 4 季旺季仍然頗有信心,
下游客戶補庫存動作明顯,
儒鴻 9 月營收較市場預期低,
減少部分將遞延反應在第 4 季出貨量與營收的增加。
法人預估,儒鴻 2017 年營收估達 260.29 億元,
年增 6.1% ,毛利率 28.3% ,
稅後每股盈餘 13.68 元。
展望明年 展鵬、美春新廠
在 2018 年可望有完整營收貢獻
預估單月營收可望增加 3 億元以上,
2018 年營收成長率上看 15% 。
儒鴻明年營運展望不弱,
加上新產品平均售價較舊產品高出 1 成以上,
將帶動毛利率提升,
法人預估 2018 年營收 299.89 億元,
年增 15.2% ,毛利率 29% ,稅後 EPS 達 18.37 元,
在營收、獲利可望同步提升下,股價也可望有所表現。
三、千附( 8383 )
千附實業設立於 1982 年,
主要業務包含管線工程、
生產精密儀器(光電、航太、國防等零組件)、
製鞋業機器設備等,
並跨足水資源領域,於澎湖設置海水淡化廠。
各項業務營收占比:
工程相關營收 24% ,機械事業收入 23% ,
精密儀器營收 50% ,水資源相關營收約 3% 。
千附採取多角化經營策略
獲利穩定度較高
主要客戶也多半是產業領導廠商,
其中,工程業務以台積電占比超過 90% ,
光電業務以美商應用材料占比也達 90% ,
航太業務以漢翔占比 90% ,
鞋機業務則是豐泰、寶成各占 30% ∼ 40% 、
國防業務則以美國軍火商洛克希德馬丁為主。
中科二廠擴產計畫已啟動
將斥資 6 億元進行投資
規畫年底前完成設備進駐,
明年開始正式貢獻營收。
考量未來數年 AMOLED (主動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產能建置的高度需求,
中科二廠首階段將以光電業務為主要產能提升目標,
新廠的面積與目前千附光電業務廠房面積相當,
以此推估年度最大營收貢獻可達 12 億元。
此外,千附廠務工程正式接獲台積電南京廠二次配管訂單,
航太業務也受惠漢翔新式引擎逐漸導入量產。
法人指出,千附第 3 季營運表現低於預期,
主要是因為工程業務、航太與國防業務下滑導致,
加上今年下半年毛利率將低於上半年,
全年度獲利恐將較去年衰退,
導致近期股價也出現拉回整理。
不過展望明年 手機面板
由 LCD 轉向 AMOLED 的趨勢明顯
後續擴產商機將可延續數年
千附是台灣少數已出貨 AMOLED 設備零組件的廠商(經由應用材料間接出貨),
可望持續受惠。
法人認為,千附營運穩定度高,
明年除了工程業務表現稍弱,
包括航太與國防、製鞋設備、水資源、光電等
業務預期都會有成長表現,
尤其光電業務年成長上看 4 成最高,
預計 2018 年營收挑戰 40 億元,
獲利也將挑戰半個資本額,展望樂觀。
近期因今年第 3 季營收低於預期導致股價拉回整理,
可留意分批逢低布局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