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入摩、經濟數據轉佳 4個面向看中國股市未來表現

Money錢

Money錢

  • 2017-11-21 09:38
  • 更新:2018-07-26 14:33

A股入摩、經濟數據轉佳 4個面向看中國股市未來表現

(圖/shutterstock)

 

中國股市吐悶氣

大中華型與中國型基金績效竄高!

不僅今年前 9 個月居各類型基金第 2、3 名,

投資報酬率約 25% , 其中符合 4433 法則

1、3、5 年期與今年以來績效,均在同類型前 4 分之 1  ;

3 個月與 6 個月績效在同類型前 3 分之 1 的境內外基金

瑞萬通博中國領導企業基金與統一強漢基金績效近 40%。

這兩檔基金皆採由下而上、精選個股策略,

投資範疇涵蓋 A 股、港股、台股,

以及在新加坡、美國掛牌的中國企業等,

瑞萬通博中國領導企業基金經理人夏弗納與

統一強漢基金經理人張繼聖對中國股市前景依然樂觀。

2 位經理人分別針對 A 股的成長、資金動能,

以及投資機會與潛在風險 4 個面向提出他們的看法。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成長動能

來自科技、創新、消費

比較 10 年前與現在的中國,

最大差異在科技與創新發展,科技變成重要引擎,

不僅相關公司股價表現優於傳統公司,

科技創新也影響其他產業變革與趨勢。

例如 10 年前中國以文具、服飾等較低價代工為主,

現在卻出口蘋果電腦零組件等高科技產品,

出口的對象也擴及新興市場、全球市場。

而且服飾、消費性商品等本土品牌的崛起,

取代了美國、日本、韓國,內銷與外銷均顯著成長。

中國成長潛力仍高,因為 GDP 成長雖放緩,

但相對成熟市場還是很高,

加上人均 GDP 仍比美、日等主要國家低。

此外,中國越來越重視成長品質,

企業獲利也持續改善,

建議不宜以單一 GDP 數字來評估。

 

中國經濟過往是依靠「投資」帶動

藉由政府支出,推動大量基礎建設;

現在跟未來則靠「消費」帶動,

以及消費、產業等轉型與升級。

預期「內需」與「國際併購」

將是中國經濟中長期的成長動能。

中國龐大的內需市場,除內需消費外,

工業產品有很大的下游市場,隨著市場深化,

將進一步帶動中游零組件、上游原材料。

 

資金動能

入摩效益初期有限

A 股占 MSCI 新興市場指數比重約 0.73% ,

相對於韓國三星等大型股,該比重微不足道,

現階段對陸股助益有限。

 

文章繼續 ↓ ↓ 

--------------------------------------------------------------------------

這 8 檔「產業冠軍股」漲不停
台股高檔 也能安心買進!

最新一期 Money錢11月號 
全台便利超商、各大書局現正熱銷中
線上立刻搶購>>贈送599元理財寶抵用劵 

--------------------------------------------------------------------------

文章繼續 ↓ ↓ 

 

預期 A 股占 MSCI 比重會持續上升

但不會對基本面有急速、巨大、正面的改善,

屬於中長期的影響。

陸股以內資(散戶)為主,

滬港通、深港通的影響將更重要,

因此外國資金不會是驅動陸股上漲的主要動能,內資才是。

至於 A 股入摩的好處是基金選股範疇因此增加,

經理人可以選到更多的投資標的。

 

近 2 年中國外匯存底

從 4 兆美元降至 3 兆美元

且這 2 年是貿易順差

代表整體外流的資金遠大於 1 兆美元。

人民幣今年來升值 6%~7% ,外匯存底止穩,

顯示該外逃的資金差不多都外逃了,

不再有資金外流擔憂,

而境內的養老金也開始進入股市,

在明年 6 月 A 股入摩正式生效、

追蹤指數的被動式基金調整配置之前,

境外的主動型基金會先緩步增持 A 股。

但因 A 股入摩已進行多年,該反應的多已反應,

不宜太期待短時間內有大行情。

啟動 A 股大行情的關鍵是,

中國對金融管制的放鬆及經濟政策的支撐力度。

 

投資機會

聚焦習核心政策產業

新經濟產業是帶動未來成長的重點,

也是投資亮點,像網際網路相關,

包括網紅經濟、電子商務平台、

電競( VR/AR )等有許多投資機會。

另一投資重點則是新能源汽車。

舊經濟產業也有機會,供給側改革成效顯著,

解決過剩產能並淘汰二、三線廠商,

留下來的領導廠商及符合環保要求的廠商,

都有投資機會與價值。

 

 

「習核心」政策產業上

4 大投資重點:

一、創新創業

不依靠過去的低成本工業出口,

要注重服務業和文化財。

 

二、互網網+

拓展網路經濟空間,

實施「互聯網+」行動計畫與「數字中國」建設。

 

三、科技強國

將科技創新擺在重要位置,

2020 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2030 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

2049 年時(中國建國 100 年)成為世界科技強國。

 

四、綠色先行

力推綠色低碳發展,建設美麗中國。

 

 

現在加入好友【獲得股市 最新消息】

點此加入LINE好友 

點此加入產業研究中心社團

點此加入粉絲團

 

 

本文由 Money錢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Money錢

Money錢

Money錢雜誌,是台灣理財‧投資‧股票‧基金‧退休‧保險規劃學習網。www.moneyne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