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在股市裡,我們常常聽到企業
因吃蘋果而股價大漲,同樣也有企業
因成功打入特斯拉供鏈而讓股價漲不停。
不管是接到蘋果訂單,或者成為特斯拉供應商,
這種打入一個知名消費性品牌的生產供應鏈,
對企業來說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答案或許見仁見智,但我們如果試著觀察
這一波力挺台股上萬點的幾家重要企業,
看看他們的經營手法與策略,或許會有一些啟發。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大立光的光學鏡頭
首先是股王大立光,這一間做光學鏡頭的企業,
是蘋果手機不可或缺的好夥伴,
但也是其他手機品牌的供應商,
更是無數產業有需要鏡頭時的重要夥伴,
如數位偵測或車用鏡頭等等。
雜貨店
這間公司的自我定位,
是希望成為光學鏡頭的雜貨店---當市場上
有任何高端鏡頭需求,大立光都可以供應。
但「雜貨店」只是個自謙之詞,
在別家做不出來的高精密鏡頭,
只有大立光做得出來,
而且你開什麼規格給它,它都能交貨,
這才是「雜貨店」背後的技術獨佔優勢。
大立光不是蘋果的唯一
所以,我們能說大立光是沾蘋果光而成為股王嗎?
答案當然不是。
但它確實也是蘋果供應鏈的一份子,
股價也會隨蘋果消息而波動。
但供應鏈概念股所具有的股價暴起暴落現象,
在大立光身上卻不容易發生。
原因無他,
大立光是許多產品的關鍵零組件供應鏈,
而不是蘋果的唯一。
台積電的晶圓代工
另外一間知名企業是台積電,今年歡慶30周年慶,
也是引領台股站上萬點的最重要推手。
但憑什麼在晶圓代工製造領域,它能夠屹立不搖?
技術領先同業
原因很簡單,
它具有技術與企業經營效率的雙重領先優勢。
在半導體領域,台積電不但製造技術領先,
更重要的是,它也是台灣工業4.0的先行者與典範。
當競爭同業還在以傳統方式報價、接單與出貨時,
台積電卻早已成功整合業務、採購、生產、
財務等環節,以智慧管理平台銜接智能製造,
讓生產管理的每一個環節可以同步到位與整合,
省卻溝通時間,也精省成本,
才能以更具優勢的管理競爭力讓客戶滿意。
台積電算不算蘋果供應鏈的一環嗎?當然也算。
但台積電是靠供應鏈而讓企業長青嗎?
當然也不是,它靠的還是自己的經營實力。
鴻海是蘋果不可或缺的一環
最後一檔讓台股飛越萬點的企業是鴻海,
鴻海是蘋果不可或缺的重要生產夥伴。可以說,
沒有鴻海,根本就不可能有今天的蘋果手機之普及。
弔詭的是,蘋果曾經努力想要扶持其他生產夥伴,
以避免訂單全被鴻海獨享。但最終,
鴻海的郭董還是有辦法以自身的實力證明,
自己是蘋果不可或缺的一環,甚至直搗黃龍,
回奔美國設廠,讓客戶更需要鴻海不可。
靠自身品牌屹立不搖
這三家企業都是台灣營運超過 30 年以上的企業,
結果證明,當其他代工製造廠商因打入品牌廠的
供應鏈而崛起,最終又因品牌產品消失而殞落時,
大立光、台積電與鴻海,
卻一直能持續成為眾多產品的供應商。
因此,有競爭力的企業並非
不需要打入知名品牌的供應鏈,
以取得大筆訂單,而是它需要更多的實力,
讓供應鏈非需要它的生產服務不可。
長期股要看企業的競爭力
當投資人在股海裡面尋找鑽石時,
短線者或許可以押對一檔明星供應鏈概念股
而享受股價暴漲的好處,但長期來說,
想要穩抱一檔獲利穩定成長,且股價歷久彌新者,
就需要以慧眼看出企業的競爭力。
大立光靠的是技術寡占、
台積電仰賴的是技術與管理領先,
鴻海則提供從頭包到尾的全方位製造服務,
讓客戶非要下訂單不可。
只要你能找到這種靠自身功力來煉金的企業,
就最好趁相關概念股利多出盡、股價回檔時,
逢低布局,保證長久下來將可坐享甜蜜的獲利果實。
有競爭力的企業,
自然就能在紅海中生存
現在加入好友【獲得股市 最新消息】
本文由 地球人 授權轉載,
原文在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