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進入第3季後
國際事件意外頻傳
包括北韓試射飛彈、美國遭受超級颶風侵襲;
金融市場方面,
除了蘋果( Apple )發表新產品、
美國聯準會( Fed )宣布縮表計畫外,
9 月底還有德國議會選舉,
但是 9 月份投資市場不畏消息面影響,
股市表現仍然亮眼,
其中新興市場表現更優於成熟市場,
第 4 季的投資焦點要鎖定成熟國家,
或是新興市場基金呢?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新興市場走勢
都與美元強弱相關
因為通常美元走弱,
新興市場股匯市表現就會相對亮眼。
去年 12 月聯準會計畫升息,
美元指數曾一度衝破至 103 歷史高點,
之後便一落千丈,
9 月初美元指數來到 91.39 ,
是過去 33 個月新低點,
今年以來跌幅達 1 成,
投資美元計價的海外基金光是匯差就損失 1 成。
美元走弱
新興市場股匯開始走升
美元指數自 2011 年起維持 6 年強勢,
從大方向分析,美元走強原因有 2 :
第 1 是美國經濟數據轉佳;
第 2 是聯準會升息政策。
經濟數據轉佳的主要原因在於政府推動基礎建設、
財政政策或產業改革等刺激經濟方案。
舉例來說,
金融海嘯之後聯準會推動第 1 、 2 次的量化寬鬆(QE)政策,
或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期待透過減稅吸引資金回流美國,
都是支撐美國經濟轉佳題材;
等到經濟成長率慢慢恢復、失業率下降、
民間消費信心轉正了以後,
聯準會才會真正升息。
不過這 2 個美元走強的要素,
一定是先有經濟數據變好的因,
才會有美國升息的果,順序不會改變。
以美國為例
去年底聯準會升息以前
股市與匯市都上漲過一大段
等到聯準會「真正」宣布升息,
市場反而平靜無波,
意謂美元指數的漲勢差不多走到盡頭,
頗有利多出盡味道。
根據過去經驗,通常美國升息到第 3 次後,
美元指數不再走強,甚至可能轉弱,
這也說明自去年起美元「跌跌」不休的原因之一,
甚至國際貨幣基金(IMF)今年 7 底發布的《外部評估報告》(ESP) 中指出,
從經濟基本面評估,
目前美元匯價被高估 10% ~ 20% 。
美元指數下挫,代表新興市場幣值不會再續貶,
搭配股市修正合理,國際資金慢慢流入,
使得新興市場股、匯市及債市表現出色,
原物料價格也從底部上漲 2 成。
不過,這樣的漲幅與 2007 年起的「驚驚漲」無法相提並論。
新興市場債
美元計價較穩定
再看這一波新興市場債券平均近 10% 報酬,
只是目前新興市場股市與債市都己來到高點,
接下來能漲多高、走多遠?
就得看基本面夠不夠扎實從全球及美國經濟數據評估,
目前新興市場股市水位不是在山腰就是已經接近山頂。
目前國內核備的新興市場債基金
又可分成「本地貨幣計價」與「美元計價」兩種,
本地貨幣計價相對積極,
但受到匯率波動大,比如今年投資委瑞內拉,
股市債市都漲很多,
但一旦美元反轉反應也很會激烈,
比較適合做趨勢波段。
相反地,美元計價新興市場債券走勢穩定,
因為領到的配息以美元計價,
反而不受本地貨幣升貶的影響。
比如 2015 年原物料重挫
巴西、俄羅斯貨幣一年跌 8 成
持有本地貨幣債基金,
領到當地貨幣計價的利息,被匯率吃掉一大塊,
進到口袋利息只剩一點點。
從亞洲、拉美及東歐等 3 大新興市場板塊來看,
新興亞洲有匯率穩定優點,反而獨樹一格,
債券配息率也許不夠出色,但波動不大;
從定期定額角度思考,
新興亞洲區域內產業及題材分散,
又有全球第 2 大經濟體中國撐腰,
定期定額要賺錢機會高,
更是資產配置不可或缺的一環。
原來投資新興市場債券
如果要穩定
就要挑選以美元計價的
是不是多學了一個投資的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