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
圖片截取自: DOCTORS 劇照
作者:賴宇凡
青春期的孩子
隨時都像個不定時炸彈!
脾氣陰晴不定,一點小事就容易暴怒,
朋友說的話全盤接受,父母的話嗤之以鼻,
但我是為他好啊……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孩子在青春期「建立自我」
比起父母 更在意朋友
青春期又稱叛逆期,
一個可愛的孩子,一下子變得好像不熟,
主要的原因是這是我們人生中,
確立自我界線最重要的時期
(第一個時期是兩歲,下一次是更年期)。
孩子從出生開始,界線就是跟父母綁在一起,
由於孩子什麼都還不會自理,
所以父母做的所有事,孩子都只有跟隨的份。
但是進入青春期後,
孩子已有能力自理,
這就是界線與父母分離的時候了。
在與父母分離界線的時候,
還站不穩的孩子,就會尋求朋友為支撐的來源。
能正確表達情緒 沒有錯,
應給予 支持和溝通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有叛逆期,
在叛逆期中有要好的朋友,
那應是值得慶祝的事,
因為這是孩子長大時正常的轉變過程。
支援這個轉變過程的
就是體內大型的荷爾蒙轉變,
這時如果孩子吃得均衡,
心理和生理症狀就會少些。
如果孩子吃得不均衡,它很容易就透過
神經內分泌細胞的反饋機制,而影響到情緒。
所以,如果孩子易暴怒,
第一個要檢查的就是他有沒有震盪血糖,
血糖一旦震盪,情緒通常也會震盪
(請參見《超圖解!慢卡路里讓你瘦》中青少年那章)。
再來就要教孩子情緒無罪,
但情緒表達卻是有規範的。
孩子如果以暴怒的方式表達情緒,應該要懲罰。
但是,做父母的要記得,
孩子如果使用對的方式表達情緒,
就應該尊重而不是壓抑情緒,
常常人會暴怒,是因為情緒被壓抑太久了。
孩子在青春期時,
家長避免「越界」
最後,由於青春期的重要任務
就是與父母分清界線,
所以父母只要越界,孩子抗議是必然的。
而「為他好」除非是他要求的,
要不然它本身就是越界的。
這不表示父母不能給予建議,
但是父母表達關心也應該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做,
因此「只說我的,不動你的」就變得很重要。
記得,最終決定權應該還是在孩子的手裡,
這是他為自己決定負責的重要學習。
別讓「我都是為你好」
成為限制 孩子成長的束縛
如果他早早就學會
做錯決定我吃苦、做對決定我命好,
那長大後他就總是會在做決定之前想好。
如果因為「你為他好」,而造成他的練習不足,
那長大後他不但會老是做錯決定,
而且也會因為父母和他界線沒有成功分離,
而造成他生命裡的決定
都要父母來承擔的後果。
(以愛為名而越界的後果,請參見第41題)
現在加入好友
用好文章 投資自己的腦袋 🔥
40 歲以下的你 一定要看,
解決你生活上的 各種煩惱!
►點此加入LINE好友
►點此加入粉絲團
本文摘自:《守衛你的情緒界線》
作者:賴宇凡
出版社:圓神出版
責任編輯:Sa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