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概股失光環,外資持股大風吹!轉戰「傳產好股」,桂盟(5306)、美利達(9914)首選!

先探投資周刊

先探投資周刊

  • 2017-09-27 15:11
  • 更新:2018-07-29 16:18

 

 

 

外資持股大搬風

蘋概股光環暫褪色 低基期科技股成新寵

台股萬點行情維持逾 4 個月之久,外資撐盤功不可沒,

但蟄伏許久的外資開始獲利了結蘋概股,

持股已初露鬆動跡象。

今年來,外資對台股青睞有加,

也是台股能持續站穩萬點的中流砥柱,

然外資對台股的持股信心,隨著 iPhone 新機宣布上市,

開始出現了較明顯的鬆動,

九月以來,外資在台累計賣超台股也已逾 250 億元,

蟄伏已久的外資,接下來將加速換股操作,

抑或加速賣超台股,將牽動台股的多頭神經。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外資加速出脫 鴻海可成

今年上半年,外資卯足全力買超台股,據統計,

今年以來至 6 月底為止,外資總計買超台股 2662.7 億元,

強勁的外資買超力道,將台股拱上萬點,

並創下台股最長的萬點紀錄,

也讓台股站穩在萬點之上累計已 4 個月有餘。

 

7、8 月份向來是外資交易的淡季,

外資對台股買超的動作也戛然而止,

並順勢轉為小幅賣超,

9 月初,市場醞釀蘋果新機發表,

外資對台股仍處於小買小賣間,

但九月十三日 iPhone 新機發表後,

外資隨即在台股大幅賣超 91 億元

推升 9 月份外資賣超台股金額攀升至 264.97 億元,

外資 9 月份加速賣超台股的動作,

已初露獲利了結警訊。

是否出脫蘋概股,從蘋果新機發表後,

外資圈的爭論就不斷,但從外資的進出來看,

很明顯的是看空的一方暫時獲勝。

 

投資小學堂】粉絲團

想獲得更多理財資訊?

那千萬不可錯過每一篇好文章!

幫我們「按個讚」,

一起靠「被動收入」過下輩子!

 

轉進低基期科技權值股

九月十四日摩根大通證券發布報告建議客戶,

全面獲利了結蘋概股股票,

其中,建議針對 鴻海(2317)可成(2474)獲利了結,

並首要避開 緯創(3231)大立光(3008)

瑞聲科技 (02018.HK) 等公司股票,

其中,大立光股價並下修至 4200 元;

鴻海目標價則下修至 105 元;

可成投資評等降至中立,

目標價也由 480 元下修至 370 元。

 

摩根大通看空蘋概股的報告,撼動外資圈,

並起了發酵作用,根據統計,過去五個交易日,

外資一口氣賣超鴻海 85482 張股票,

鴻海在外資的重重賣壓下,長黑棒跌破季線,

短、中期投資趨勢已明顯不利。

 

不僅僅鴻海如此,外資針對可成,並已連續十六天賣超,

股價同樣跌破季線,短、中期均線全面出現下彎,

外資這一連續賣超,對可成也造成極大的修正壓力。

就連大立光也一度遭逢外資的調節壓力,

但相較之下,外資對於大立光的持股信心則堅定許多,

小幅調節並打到季線後,外資買盤就開始回籠買進。

 

 

從外資普遍的大調節動作來看,

蘋概股的投資光環暫時要褪色,外資法人指出,

下一步就是等蘋果手機出貨並銷售告捷的時候,

蘋概股才能再有一波表現,

短期多數的外資機構法人將對硬體蘋概股暫做壁上觀。

 

值得留意的是,外資獲利了結蘋概股的同時,

資金則開始搜尋低基期的科技權值股,

短線除了積極買超 晶電(2448)聯電(2303)外,

對於 台積電(2330)的持股也持續增加,

甚至,連營運低吟許久的聯發科(2454)

在摩根士丹利及摩根大通同步喊進下,

也開始吸引外資買盤進駐,

外資在科技權值股的部位出現了新挪移。

 

不過,畢竟這些低基期的科技權值股,

都是基本面仍不算紮實的個股,

短線雖有合理的評價調升報酬,

但若無長期的營運願景加持,

外資買超的力道,很快也會曲終人散。

 

最明顯的例子要屬晶電,營運載沈載浮長達 5 年,

在 2015 年之後,早被外資棄之如敝屣,

今年第二季起,晶電本業獲利大躍進,

加上擁有3D感測的 VCSEL 製程技術,九月以來,

外資卯起來回補持股,短線並出現逾 4 成的上漲。

 

 

小心外資擴大賣超台股

漲多了,疑慮就開始浮現,

包括摩根士丹利及匯豐證券都發布報告表示,

市場對於晶電的營運前景太過樂觀,

不僅降評也降目標價,

但這些動作並沒有阻擋外資繼續買超晶電的決心,

短線本土資金獲利了結後,

外資在 19 日再大買晶電 14000 餘張。

 

像晶電還算是本業有浮現轉機的個股,

外資買超有理,但整個 LED 產業的景氣不確定性仍高,

外資把晶電當成短線交易的標的的成分居高,

一旦基本獲利面出現變數,外資賣壓也可能傾巢而出,

投資人就有必要特別小心。

 

聯電及聯發科的情況亦然,沒有大好的本錢,

但也壞不到哪兒去,這些低基期的科技權值股,

就會是外資從蘋概股資金撤出後的短打標的,

甚至,已經蟄伏許久、且有一定的競爭實力的傳產股,

也將是下一階段外資可能轉進的投資標的,

像野村最新報告喊進 桂盟(5306)美利達(9914)

族群股價同樣處於低基期,

若稍獲外資買盤青睞,波段上漲也將值得期待。

 

 

 

隨著蘋概股的光環褪色,外資正醞釀一波新的資金移動,

但目前看來,這一輪的資金移動,仍是小規模,

外資短線對台股的賣超動作,也仍在可忍受的範圍內,

不過,需謹慎的是,外資針對蘋概股的調節壓力至今仍未止歇,

若調節科技權值股的幅度擴大蔓延,

並且在未來一段時間持續擴大賣超台股,

這波由外資撐起的萬點行情,

恐怕會隨著外資退場而逐漸告尾聲,

投資人就有必要提高警覺。

 

成也外資,敗也外資;

投資人當心!

 

 

先探投資周刊

先探投資周刊

《先探投資週刊》擁有最大且最完整研究團隊的刊物。完整且深度的報導全球及大陸的產業趨勢動態,同時有效追蹤外資的多空動向,以最忠實客觀的態度來掌握產業趨勢,也是目前專業媒體刊物當中,不涉及投顧事業的公正刊物,提供您投資新視野,讓您成功站在獲利的制高點。 http://weekly.invest.com.tw/

《先探投資週刊》擁有最大且最完整研究團隊的刊物。完整且深度的報導全球及大陸的產業趨勢動態,同時有效追蹤外資的多空動向,以最忠實客觀的態度來掌握產業趨勢,也是目前專業媒體刊物當中,不涉及投顧事業的公正刊物,提供您投資新視野,讓您成功站在獲利的制高點。 http://weekly.inves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