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新世代革命...「銀行殺手」襲捲全台,銀行可能在近年內消失!?

卓越雜誌

卓越雜誌

  • 2017-08-14 15:29
  • 更新:2018-08-05 23:07

金融新世代革命...「銀行殺手」襲捲全台,銀行可能在近年內消失!?

(圖/shutterstock)

 

.                                                                                                            

(資料截取自:PWC 2017 全球FinTech調查報告)

 

Banking is necessary,

but banks are not.

(銀行業務不可或缺,

但銀行不是)

比爾蓋茲的一句話,

恰巧替全球銀行業的變革下了註解。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科技越來越進步

行動支付、網路銀行、

電子商務等數位金流,

逐漸融入民眾的生活中,

傳統銀行業的根基優勢因此面臨嚴峻挑戰,

而這跡象,從資誠聯合會計師

事務所公布的《資誠2017全球金融科技

調查報告》中就可略知一二。

 

這份針對全球一千三百位

高階主管的調查顯示,全球 82%

金融業計畫增加

與 FinTech 公司的合夥關係,

臺灣則為 68%;此外,

有 70%臺灣受訪者

認為零售銀行未來

五年內將受到 FinTech 衝擊,

並造成企業間的價格競爭、

市占率流失以及資安等威脅,

這些數據,再再突顯

銀行業的生存大戰,正悄悄開打。

 

 

 

 

走過金融風暴 

銀行業開始追著創新跑

當全球銀行業都面臨

數位金融衝擊的同時,

臺灣銀行業者又是如何因應,

保住自己的市占率呢?

「臺灣銀行業者相對保守,

對FinTech所投注的資源相對鎖定。」

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研究所

副所長林世傑表示,

因為不知道FinTech對公司來說獲利為何,

因此銀行業者保持觀望態度、

服務項目類似的情況不在少數。

 

臺灣從 50 年代的公營行庫,

到 90 年代開放新銀行設立,

金融市場邁入自由化競爭,

放眼兩岸金融交流及

東南亞國家高度發展,

臺灣銀行業一路自雙卡風暴、金融海嘯,

到近期資安與反洗錢議題的抬頭,

一連串的變革與挑戰,

也讓銀行業者們開始正視金融管制、

跨境服務需求,並試圖透過推出

新商業模式,趕搭數位金融順風車。

 

銀行評價

2015 年開始,《卓越雜誌》就根據銀行

品牌形象、創新、

服務、永續經營

等項目進行評選,

在全臺各銀行業者中,

選出佼佼者。

在這三年的調查中我們發現,

連續三年獲得同獎項的有國泰世華、

遠東銀及澳盛銀;連續兩年的則有

永豐銀、台新銀、華南銀、星展銀;

新進榜則有合庫銀、台中銀。

到底這些銀行是如何變革與創新,

以獲得每一位客戶的心?

 

 

國泰世華、遠東銀、

澳盛銀三冠

國泰

連續三年都獲得品牌形象獎的國泰世華,

1975 年成立,身為全臺據點最多的民營銀行,

幾乎每走一步就能看見分行的蹤跡,

這樣的優勢,首先就成為消費者

最直接接觸的銀行,不過,

若說這是它營造品牌形象的秘訣,

卻也不那麼準確。

國泰世華副總經理莊秀珠認為,

「唯有不斷用心才能保持卓越,

而國泰世華鼓勵同仁

落實『從心出發』,

讓每一位員工都是形象大使!」

以軟實力的組織訓練,

再加上對於數位金融的投入,

如設立 LINE 官方帳號

與粉絲互動、

與 Android Pay 合作,

成為行動支付的一員等,

透過緊抓網路用戶的模式,

加深用戶黏著度。

 

遠東

遠東銀行執行副總經理林建忠則認為,

遠東銀拿下非金控類財富管理獎,

靠的是不斷的發想創新,

像是結合遠東集團的資源,

每年和遠東飯店合辦

米其林頂級饗宴回饋客戶、

和遠傳電信合作 APP 線上理財等,

落實使用者的體驗需求,加強雙方黏著度。

 

奧盛

獲得外商類銀行財務管理獎的

澳盛銀強調,現在許多銀行

也都利用數位模式,

在金融市場上提供更優質的

風險及財務控管服務,

「因此澳盛銀行

去年花了相當多的成本,

把數位資訊與資料分析

做得更完善精密,

有強大的團隊支撐,

我想是本公司能三年蟬聯此獎的原因,」

澳盛銀個人金融暨私人銀行處

總處長潘柏迪表示。

 

 

 

 

永豐銀、台新銀、

華南銀、星展銀攜手雙連霸

永豐

連兩年上榜的銀行,

分別是永豐銀、台新銀、

華南銀、星展銀。

在一五及一六年拿下服務品質獎的永豐銀,

相當重視社區的深耕,

並提供自動化的存提款機

和 e 化金融服務,

再搭配優質團隊合作,

成為客戶心中具溫暖特色的銀行。

 

台新

除此之外,台新銀分別在一五及一六年拿下

非金控類創新創意獎、一六及一七年奪得

非金控類最佳財富管理獎,

三年內雙獎項連霸,堪稱大贏家。

台新銀資深副總經理林尚愷說到,

獲獎是榮耀也是檢視自己的機會,

「我們重視客戶的需求與聲音,

秉持專業、認真的精神,

努力將服務做到最好,

以客戶的立場思考,

在他們開口前就

提供需要的服務」。

 

華南

民國八年成立至今的華南銀,

在一六與一七年接連拿下永續經營獎,

其穩健的金字招牌,似乎無人質疑。

華南銀總經理鄭永春認為,

華南銀在「公司治理」、「客戶權益」、

「員工關懷」、「環境永續」

以及「社會參與」等五面向都下足功夫,

對此讓企業達到永續經營。

 

星展

而一九八三年進軍臺灣市場的星展銀行,

在二○○九年起連續八年榮獲

《全球金融雜誌》評選為「亞洲最安全銀行」,

挾帶這樣的高品質優勢,

星展銀同時也深獲臺灣民眾信任,

分別在一六及一七年榮獲

外商銀行類最佳創新獎,

帶給臺灣不一樣的創新體驗。

星展銀營運長楊真理強調,

星展銀擁抱數位,同時也強調跨部門

及向新創企業學習,不論在軟體使用

介面或客戶需求上,

都以「需求」為出發點,

讓使用客戶享受最好的金融體驗。

 

 

本土銀行抬頭

合庫銀、台中銀首奪獎

今年合庫銀、台中銀分別拿下

金控類最佳企業社會責任

和非金控類非最佳潛力獎,

同時他們也是此次新進榜的銀行,

這也代表著,能擠下他行成為該領域得獎者,

背後所付出的努力相當大。

 

合庫

合庫銀副總經理胡光華分享,

早在臺灣廣泛討論社會企業責任前,

在二十多年前合作金庫就有組織桌球、

羽毛球、棒球的例子,鼓勵與支持臺灣體育賽事,

當然關懷弱勢族群與偏鄉兒童也是重點項目之一,

銀行在二○一五年也推出「關懷卡」,

將客戶每筆消費金額都提撥一定額度

作為兒童營養午餐捐款等用途。

 

台中銀

而台中銀總經理賈德威笑說,

「最佳潛力這個獎我們已經等很久了!」

台中銀不像是台南企銀改成京城、

台北企銀變成永豐、新竹企銀變成渣打,

始終維持著台中二字的在地精神。

秉持這樣的態度,賈德威強調,

就海外布局來說,目前台中銀正思考

以穩扎穩打的模式進軍新南向,

而國內發展,「早期我們從偏鄉就有很多點,

所以對於再去偏鄉設分行這件事情,

我們並不陌生,我們可以把它做起來」。

 

小結

其實不論是否獲獎,

對於臺灣銀行業者來說,

從業人員數量下降、

數位金融變革大、法遵規循、

洗錢防制等都是一大挑戰,

銀行業者該如何掌握時機,

藉由虛實整合成功轉型,

相當值得外界關注。

 

科技日新月異,

金融科技即將席捲全球!

 

投資小學堂】粉絲團

想獲得更多理財資訊?

那千萬不可錯過每一篇好文章!

幫我們「按個讚」,

一起靠「被動收入」過下輩子!

 

 

本文由 卓越雜誌  授權 於此

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卓越雜誌

卓越雜誌

卓越雜誌創刊于1984年9月,至今已超過28年,長期以來,專業深入的報導,深受各界的肯定與好評,歷年來曾多次榮獲新聞局「金鼎奬」最佳刊物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