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工作不超過 40小時,收入卻是 世界第 5!英國人的生活智慧,關鍵就是…

大是文化

大是文化

  • 2017-06-05 11:22
  • 更新:2017-06-05 11:23

一周工作不超過 40小時,收入卻是 世界第 5!英國人的生活智慧,關鍵就是…

(圖/shutterstock)

作者: 山嵜一也

 

說到英國,你會想到什麼?

「成熟國家」、「紳士淑女之鄉」、

「過往至今一直是經濟大國」、「大英帝國」……

從很久以前,英國就擁有許多稱號。

這個島國距離亞洲十分遙遠,

位於歐洲大陸北方,人口約 6500萬人。

無論你是否曾到訪過英國,

會拿起本書來讀,

表示你或多或少對這個國家有點興趣,

或有些印象。

談到「英國」,你會先想到什麼?

 

街頭巷弄的紅色電話亭?

灰濛濛的天空?樸實的磚瓦建築?

白金漢宮周邊威風凜凜的衛兵?

穿梭在街道上的紅色雙層巴士?

顯眼的英國米字旗?

或是有「黑帽子」之稱,

車頂偏高的計程車?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那麼,說到英國人呢?

如果被問到對「英國人」有什麼印象,

大多數人又有什麼反應?

有些人常接觸英國文學或電影,

可能會聯想到態度裝腔作勢或紳士風度。

有些人則會想到,

街頭年輕人穿著時髦、

隨性搭配粗織毛衣,

或應付完工作後,時間還早就往酒吧跑。

 

我在英國生活了十年以上,

也融入了當地的生活,

從英國人的談吐中發現,

這些形象絕非浪得虛名。

從亞洲人的角度來看,以上任一項特點,

似乎都帶著些許的負面意味。

但事實上,英國號稱「成熟國家」,

它有許多特點,值得亞洲國家借鏡,

例如生活方式、工作型態等。

這本書可以說是我長期在英國工作、生活,

並透過當地人的行事風格,

希望能介紹一些新的觀點,

讓我們能以此為參考。

(中略)

 

"> )

 

英國人的生活 充滿智慧

雖普通,卻先進又簡單

在英國,我得到了許多特別的經驗,

也曾與各式各樣的人接觸。

其中,我感受到英國人生活在成熟國家的智慧。

對他們而言再普通不過的事,

看在我這外國人的眼中,

都十分先進、又相當簡單。

因此在工作和生活中,

我開始嘗試他們的想法和做法。

 

舉個實際的例子來看,

英國人在工作時,通常很懂得放鬆,

換個說法就是,不過度追求成長。

從GDP(按:Gross Domestic Product,

簡稱GDP,國內生產總值)來看,

英國的GDP確實比日本來得低

(按:根據 2015年世界銀行的統計,

英國的國內生產總值

在全世界排名第 5,約 300萬美元;

日本則是第三,約四百萬美元;

臺灣排在第 22名,總產值約為 52萬美元)

而且看似沒有積極的追求經濟成長。

雖然GDP只能顯示出一個國家的全體動向

(而且英國的人均 GDP高於日本

〔按:根據 2014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

英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在全世界排名第 13名、

日本排在第 24名、臺灣則是第 34名〕)

仍不免讓人深思英國人究竟是怎麼定義工作的?

我得到的結論是,他們不過度追求成長,

而是在工作過程中追尋其他價值。

 

 

不過度勉強

就能更有效率 達到目標

不過度勉強,就能以較持續、有效率、

平心靜氣的心態達到目標。

根據一些統計結果顯示,

英國人的總勞動時間比日本短,

但勞動生產力卻比日本高出許多。

 

思考這類問題時,

我總會想到「認真」的日本人,

包括要懂得察言觀色、嚴守時間、

顧客至上、工作力求完美……。

就算日本人自己不這麼認為,

但無可否認的是,

其他國家人眼中的日本人,

大多有這樣的傾向。

當然,認真這項特質有它好的一面。

但認真過頭,甚至會極端到過勞死

(這個詞彙已經成為世界通用的名詞了)、憂鬱和自殺。

 

如果沒辦法用較輕鬆的心態面對工作,

在長期的壓力累積下,

認真過頭的工作者

往往會把自己逼上絕路(英國的自殺率只有日本的1/3)。

 

 

看似「寒酸」的倫敦奧運小祕密

我會這麼開始想的契機,

就是剛才在自我介紹時提到的倫敦奧運。

相較於其他國家的奧運會場,

倫敦奧運的主場館實在讓人感覺有些「寒酸」。

不過到後來,我才知道

這樣的會場其實是經過精心設計的,

自此我才開始深入觀察英式的思考方式。

你知道倫敦奧運的「聖火臺」現在在哪裡嗎?

答案就藏在英國人「永續經營」的想法中。

仔細觀察倫敦奧運的整體營運模式,

就可以發現他們是從某個明確的目標,

逆向推算建造奧運場館的各種細節。

這種避免過度浪費的想法,

也滲透到全國民眾的思維中。

是的,這也正是為什麼本書的副標題為

「這種做事和打發時間的方式,

叫作英國式的精準」。

 

 

英式思維大原則——

凡事都該自我負責

英式思維最關鍵的重點就在於自我負責。

我在第一章會解釋這項大原則,

它不僅限於籌辦奧運,

而是與英國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舉個例子來說,他們不會把目標訂為

「一定要達成 100%完美」,

而是「就算只做到 70%,能達到目標就好」。

這正是英國人面對工作的成熟態度。

英國時常被稱作成熟國家。

 

從這個詞中,可能感受不到積極的態度,

讓人總覺得:

「就是因為太過成熟,

好像沒什麼發展性,似乎很無趣……。」

但是,如果在工作上或生活中

遭遇瓶頸、難以突破現狀時,

英國人用心的草率,

或許正是過勞的亞洲民族

應學習的生活態度。

 

 

本文摘自:用心的草率

作者: 山嵜一也  出版社:大是文化

 

 

本文由 大是文化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侵權!

(責任編輯:CMoney編輯 / Alodia)

 

book可能的任務】粉絲團

透過閱讀,開拓知識

透過閱讀,增加話題

透過閱讀,放鬆心靈

 

我們提供「書摘」、「讀書心得」等等

↓↓按個讚,與您一起「閱讀」更多好文章↓↓

大是文化

大是文化

領導學之父華倫.班尼斯(Warren Bennis)說: 「領導者做對的事;管理者把事做對。」 管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說︰ 「做對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對更重要。」 這兩位大師的至理名言就是大是文化的出版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