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憲良是「奇蹟之指」的開發者!即使在意外中失去了右手,他卻不曾沮喪,甚至幫助傷友改善生活…

KON

KON

  • 2017-04-24 15:01
  • 更新:2019-01-24 09:11

張憲良是「奇蹟之指」的開發者!即使在意外中失去了右手,他卻不曾沮喪,甚至幫助傷友改善生活…

(圖/shutterstock)

 

雙手萬能,

但當有一天失去了其中一隻,

那種不便利是難以想像的,

張獻良 因為一場意外,

右手截肢,

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傷心難過、

而是思考下一步該怎麼,

後來靠著堅韌不拔的毅力與決心,

立志幫助所有的跟他一樣的傷友

創造台灣「奇蹟之指」!

 

一起來看看他的故事...

 

 

資深模具沖壓師傅

因一場維修意外人生改變

我叫張憲良,今年46歲,

以前我的職業是模具的沖壓師傅,

但在3年前,

我在修理機器時,

不小心採到開關,

當時右手來不及伸出來,

壓床瞬間沖下壓傷了我的手掌,

緊急送醫後,

我只記得醫生的無情宣告:

「右手腕以下必須截肢。」

 

 

受傷後沒時間沮喪

只想著家人 還有未來的路

很多人問我受傷時心情有沒有受影響,

其實當下我沒時間難過,

因為我還有家人、朋友,

我不想讓他們為我操心,

所以腦子裡想的只有:

之後要怎麼辦?

我能做什麼、能從事什麼工作,

於是我就想發揮我的機械製圖底子,

開始學用電腦繪圖,

但事情沒有想像中順利...

 

 

為了求職 考取8張證照

但還是到處碰壁

 

雖然我學會電腦繪圖,

甚至還考取了8張證照,

但社會是現實的,

 

小公司沒有身障名額,

所以還是優先錄取身體建全的員工;

大企業雖然有規定身障員工的比例,

但只有高職畢業的我,

在學歷這一關就被刷掉了。

 

而這段期間,

我真正感受到傷友的心情。

 

 

感同身受傷友的不便

決心研發能改善生活的義指

受傷之後 許多動作都要重新練習,

要適應左手用滑鼠、

單手拉拉鍊、

一些簡單的動作變得困難,

這些都是雙手健全時沒辦法體會的,

 

 

雖然可以買一些簡單功能的義肢,

但除了不夠量身訂作外,

要功能比較好的,

通常都相當昂貴,

 

難道就沒有辦法讓所有傷友都能使用嗎?

 

這時我想到了,

為何我不用自己專長來設計義肢呢?

個人的力量有限,

我決定先從「義指」的設計開始!

 

我希望的不只改善自己的生活, 

還能改善所有傷友的生活。

 

 

從失敗中學習 然後繼續前進

一步步研發出「奇蹟之指」

 

一開始的設計並不順利,

自己手工打造樣品,

不僅費時費力,

還常常失敗,

但我不想這麼快放棄。

 

這套繪圖軟體不對、就換一套,

手工打樣不行、就改用3D列印;

試用總是不合、就掃瞄斷肢建模。

 

 

 

後來我終於開發出了第一個樣品,

第一位試戴者

是一位右手五指都截肢的小妹妹,

當小妹妹裝上義指,

發現可以握手、拿水瓶時,

臉上都是驚喜的表情,

小妹妹的媽媽更是高興,

不停的道謝,

 

而我覺得,

一切的努力都值得了!

 

當傷友看到量身訂做的樣品時,

那開心的表情,我永遠不會忘記。

 

 

不因困境而沮喪

朝著自己所想的方向前進

 

許多傷友或是遇到挫折的人,

常常心情受創、

或是想做什麼事就被其他人阻止。

 

我想,我們不該受旁人左右,

只要你有夢想、

你認為對的事,

別人說你做不到,

那就做給他看!

 

最終,我希望所有人在遭遇困難時,

都能保持冷靜,

思考你能做什麼、想做什麼。

 

我能走出來,

你一定也可以!

 

 

 

住在台南的張大哥,

是一位相當樸實的人,

第一次見到他,

他臉上掛著靦腆的笑容,

一邊指引我他家的位置。

 

一進到家裡我很驚訝,

小小的房間擺滿了他的研發工具、

各式各樣的「傢俬」散落在房間的各個角落,

問起他為什麼願意付出這麼多,

他總是謙虛的回答,

他只是盡自己所能。

 

但當問到他「奇蹟之指」的研發過程,

從他滔滔不決的解釋過程,

以及專注的眼神中就知道,

他對這件事充滿了熱情,

可以幫助別人、

又是他自己很想做的事,

簡直是兩全其美的事。

 

張大哥對未來的事看得很開,

如果做不下去,

他覺得也沒有損失、

因為至少他嘗試過了,

但有能力而不為,

這就是他不能接受的了。

 

他只希望所有傷友能過上更好的生活,

就是如此簡單而已。

 

KON

KON

人生虛無飄渺、都是浮雲; 正因如此,我們選擇活在當下。 我是KON,喜歡體驗人生; 偶爾寫寫詩、跟雲朵玩捉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