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得到」上看到一篇說明付費知識的文章,
原標題名為「李笑來:什麼知識值得你付費?」
這文章使我了解購買付費知識要注意的地方,
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一起思考討論!
大量的資訊不等於「有用」
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了許多內容付費的文章和資訊,
有些人會購買一整年份來接收這些新知,
但有部分人根本不曾仔細閱讀裡面的資訊,
以為自己花了錢就代表自己有學習到,
也不會擅用免費資料,
這樣的學習方式只是在自欺欺人。
李笑來是得到訂閱專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的作者,
最近他在專欄裡發表了一篇文章,文章裡提出:
大量「知識」,對你根本沒有用。
這是怎麼回事呢?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贊助商連結)
資訊本身,不一定是知識
這就好像,房子確實是由磚頭建成的,
但一堆磚頭疊在那裡並不會自動蓋成房子,
同樣的道理,知識確實是由資訊構成的,
但一大堆資訊放在一起,並不會自動構成知識。
就像是你知道的成語比別人多,
但這也不是真正有價值的「知識」,
因為這種大量堆積的資訊,
並不表示你做出能讓你的未來更好的關鍵選擇。
所以,李笑來為「知識」的定義是:
那些能幫助你做出更好決策、
並且讓你的未來更為美好的資訊,才算做知識。
把時間放在
有「高價值」的知識學習上
李笑來曾經給他的讀者講過一個概念:
注意力比時間重要,時間比金錢重要,
你要是把注意力放到價值極低、甚至價值為零的領域,
當然沒有太大收穫;
但若是能把注意力放到價值極高的領域,
你的收穫自然而然會比較多,
這甚至跟努力程度都沒有任何的關係。
這就是屬於優質知識,
因為它能直接改變你的決策和行為,
甚至徹底改變你的人生路徑。
有價值的知識才值得付費
從事知識生產的作者,必須創造出
能夠改變讀者生活、甚至命運的知識,
才有價值,也才值得讀者付費。
李笑來還講了知識生產者的角色定位問題,
他認為有 2 個最基本的角色:
一個是知識創造者,一個是知識傳播者。
隨著互聯網發展,這兩個角色的重要性發生了變化。
過去,知識傳播較受重視
在過去,知識傳播者在整體上來說是較為重要的,
因為創造本身較困難,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
導致知識創造者沒有時間和精力再去做傳播,
於是,必須要有專門的知識傳播者,且他們的收益也會更多。
互聯網時代,知識創造更為重要
但現在傳播變得越來越容易,整個社會的自學能力在不斷提高。
現在已經有 Google、維琪百科,大多數人都懂英文,
人們只需要動動手指頭,敲敲鍵盤,
就能找到絕大多數過去很難獲得的知識,
知識傳播已經可以通過技術實現了。
這樣一來,知識傳播者的必要性會逐步削弱。
隨之而來的,就是知識創造者的重要性在增加,
收益也會不斷放大,他們的價值在於原創能力,
這不僅僅是指文筆,更重要的是,
他們能生產出對讀者有用、能給讀者帶來改變、
能給讀者帶來長期收益的原創。
做到「知識付費」的前提,
要先討人喜歡
李笑來認為付費知識中最重要的問題是:
要做個討人喜歡的人。
很多人都會有一個誤解,
以為只要自己的內容夠好,就什麼都不用擔心,
但這其實是個很大的迷思,因為對知識生產者來說,
做好內容是應盡的本分,但只做到這點還遠遠不夠,
還要讓自己成為一個被用戶喜歡的人,
至少做到不被用戶討厭。
上面跟大家分享的文章,
是《得到》摘自
APP 訂閱專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的內容,
在 APP 裡還有音訊可以用(再見理想撰稿、成亞講述),
像我一樣利用上下班途中,戴上耳機多聽各方說法,
也是一種做功課的方式喔!
無論是否花錢買知識,
平時陪養主動學習的習慣才真的有幫助!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先按個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