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到狹義認定的防癌險 理賠難

Money錢

Money錢

  • 2017-03-27 09:56
  • 更新:2018-07-17 09:32

買到狹義認定的防癌險 理賠難

(圖/shutterstock)

 

買了防癌險卻不能理賠?

小陳近期因為身體不適去醫院就診,

接受腦部影像檢查,由於發生的位置特殊,

醫師不建議做病理切片檢查,

而是透過血液檢查與臨床評估,確診為腦癌。

面對龐大的醫藥費與生活開銷,

小陳慶幸有投保防癌險,沒想到申請理賠金時,

保險公司卻要求,除了醫師診斷書之外,

還必須附上病理切片檢驗報告才能理賠....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買癌症險看清楚

認定條件廣義優於狹義

絕大部分的惡性腫瘤都能透過病理切片的方式診斷,

不過, 也有極少數情形難以做病理切片,

如腫瘤在腦幹正中央, 或年事已高、過於體弱無法開刀等。

遇到上述情況,醫師還是能藉由高階影像檢查,

如磁振造影(MRI)、電腦斷層(CT)

及正子造影等判斷是否罹癌。

 

各家保險公司對於癌症的認定診斷方式不同,

醫療金的申請文件要求也不一,

一般人在購買保單時鮮少會逐字研究保單條款,

尤其保險是負面表列的商品,

不會有人預知自己未來會生什麼樣的疾病。

 

 

就小陳所購買保單的癌症定義與

理賠所要求檢附的文件來看,

若小陳無法出具病理切片檢驗報告,

他的理賠要求確實難站得住腳。不過,罹癌是事實,

小陳的太太還是能夠積極與保險公司商議,

若保險公司仍堅持己見,

就向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申訴。

 

抗癌保單進階版

搭配實支實付、殘廢險

保戶在買保單時應多加留意條款內容,

尤其是各項保險金理賠的方式,

保險公司對於癌症的認定與給付方式,

廣義型商品會優於狹義型商品。

 

 

用時間線索了解保險需求

罹患癌症可能衍生的龐大財務壓力,

不能只從防癌險著眼,可以用「時間線索」推估相關費用,

如癌症發生後一連串治療、照護調養及治療中無法工作,

收入中斷卻仍必須繼續支出生活開銷。

罹癌時,首先面臨的情況是放下工作、住院治療,

此階段有病房費、手術費及各項自行負擔等費用,

若使用自費標靶藥物,費用將更高,

上述的醫療支出可以透過防癌險、

住院醫療險及實支實付醫療險支應。


住院或離院之後的專業看護費用、

癌後調養費用及生活費用等,

則需要一次性給付的重疾特傷險與第 2 或第 3 張

實支實付醫療險來支應。若預算有限,

不妨透過費用較低的定期險做較高額的保障。

 

推估需要費用

以年收入 50 萬元為例,假設罹患癌症,

平均 3∼5 年回復到輕便自理的狀態,

以 5 年為規畫,那麼治療費用約 100萬 元;

因無法工作需準備 5 年的年收入 250 萬元,

若希望在罹癌後 3∼6 個月的黃金治療期有較佳的

照護品質,如台籍看護等,6 個月需 36 萬元,

以上 3 項費用概算出 386 萬元是較充足的準備額。


此外,癌症會對人體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

例如癌症多發生在胸腹部臟器,

並可能產生 1∼6 級的殘廢。

癌症確診後 6 個月即能請醫生診斷殘廢等級,

每月的殘扶金可做為生活支出與看護費用。

 

 

目前殘廢、殘扶險有分終身還本、終身不還本及定期型,

保戶可就自身的需求與預算選擇,

若是責任仍高的三明治族,就必須將無法工作的

「月收入+看護費用」做為每月殘扶金的準備,

單筆的殘廢金則能做為一旦發生殘廢的緊急用度開銷。

 

廣義癌症險比狹義來的好,

搭配其他保險又能增加保障。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先按個讚哦!

 加入Line好友,即時追蹤更多理財好文!

 

更多勵志人心的故事 ...

推薦這本《Money錢》2017 年 3 月號第 114 期 給你

 

本文由 Money錢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CMoney推出免費APP

> 【保險對夠好】

只幫你找對保險!

我們不是保險業務員、也和任何保險公司無關。

我們從保戶的立場成立保險資訊媒合平台,

希望幫助消費者保險買對不買貴,

也讓專業的業務員有機會服務更多消費者!

 

立刻掃描 QR code!

【IOS 系統】

 

【Android 系統】

 

蹤FB粉絲團

即時學習更多保險小技巧!

 

Money錢

Money錢

Money錢雜誌,是台灣理財‧投資‧股票‧基金‧退休‧保險規劃學習網。http://www.moneynet.com.tw/

Money錢雜誌,是台灣理財‧投資‧股票‧基金‧退休‧保險規劃學習網。http://www.moneynet.com.tw/

其他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