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錢翻臉!當 高爾夫球桿 V.S. 香奈兒包包,夫妻吵架原來是____帳戶不同害的...

 

 

 

今天在「得到」上看到一篇蠻有趣的文章,

原標題名為「理財兩件事:向前看和向後看」 

讓我重新檢視自己的理財觀念,

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幫助大家管理財務!

 

不知不覺中

你被錢控制了嗎?

最近看到一本書,叫《淩駕於金錢之上的頭腦》,

作者是BBC主持人克勞迪婭-哈蒙德。

她表示,

金錢會在一些你覺察不到的生活細節中,

試圖“控制”你,讓你的花錢行為變得不理性。

在這本書裡,哈蒙德就結合科學家的研究成果,

給出了幾條關於金錢心理學的知識。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1. 新錢舊錢的區別。

打開你的錢包,裡面的錢有新有舊。

你覺得你會不加區別地花出去對不對?

但實際情況是,在紙幣變髒、變舊之後,

我們會更快地把它們花出去。

相比于舊錢,新錢在我們錢包裡待的時間更長。

如此說來,想要省錢的時候,

你就要注意你錢包裡紙幣的新舊了。

 

2. 你的內心也有個別帳戶

另外,還有一個有趣的概念,叫“心理錢包”或者“心理帳戶”。

就是說,你會在自己心裡把錢按照用途加以劃分

,就像心裡有個帳戶一樣。

有研究發現,你在判斷一種東西價格的時候,

不是把它跟你所有想買的東西作比較,

而是跟你心裡相關的錢包作比較。

舉個生活中常見的例子,

旅行途中火車上的橘子肯定比你家附近商店裡賣得貴。

但是你仍然願意買來吃,

因為買橘子的錢來自你心裡那個外出遊玩的錢包,

而不是來自那個購買日用品的錢包。

 

 

 

 

心理帳戶也有壞處

不過,有時候心理帳戶也會帶來不好的結果。

比如,我們看看下面這種情況:

鑒於路上經常堵車和停車位實在難找,

你即便有車也不經常開。

長此以往,汽車放在車庫或是停車位上積灰,

停車位要遠一點兒,時間久了你都忘了車停哪兒了。

你覺得這事兒很荒謬,要不就把車賣給更需要的人吧,

打車和坐地鐵也挺好的。不過這樣就得一直坐地鐵了,

有時候深夜和週末有出行需求怎麼辦呢?

這時候你的心理帳戶就會有個聲音說:

沒關係,把車賣了省下了保險費、停車費、修車費和油錢,

這樣午夜從外面回家,或者週末出遊時,打車完全說得過去。

是不是感覺很有道理呢?於是你就把車賣了。

 

但這些年來,你發現拿日常交通費來打車仍是一件難事。

油錢和停車費不讓人覺得奢侈,

但經常打車卻讓你感覺很奢侈。

所以你總感覺花在出行上的錢還是不太理智。

這就是因為,在絕大部分文化中,

汽車被視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而在我們的文化中,叫車這種“購買服務”的行為,

就會稍微讓你覺得這麼做比較奢侈,

從而覺得這錢花的不怎麼理性。

 

 

談錢傷了公民責任感

有時候談錢不但傷感情,還會降低公民的責任感。

有這麼個故事:

93年的時候,瑞士要投票決定把核廢料堆設在什麼地方。

投票的一周前,研究者就做了一次調查。

首先呢,

他們問人們能不能接受把反應堆設在他們所在的地區,

有一半的表示同意。

接下來呢,他們再問,

如果政府每年每人補償2000到6000美元,

他們是否更能接受把廢料堆放在他們那兒呢?

出乎意料的是,這次卻只有四分之一的人同意了。

 

發現了嗎,給錢反而起了相反的作用。

你肯定以為,原因是給錢讓人們警覺到了可能的風險,

政府應該是因為廢料很危險才提供補償的,

這肯定是因為當局要掩蓋什麼。

但研究者卻說,原因並不是這樣,

而是給錢擠掉了人們的責任感。

不給錢時,瑞士公民接受核反應爐,

因為他們知道能源供應對所有人都很重要。

一旦給錢,他們就變得更自私,

開始只考慮自己的利益,所以就不同意建核反應爐。

 

 

省錢 5 個小秘方

最後,哈蒙德還在《淩駕於金錢之上的頭腦》這本書裡,

給出了我們應該學到的花錢小技巧,

在日常生活中你不妨也試一試。

 

1. 刷卡購物的時候,

你想像一下從取款機取出同等數量的紙幣,

這樣你還願意買嗎?

如果願意的話,你再買。

2. 買東西的時候,如果店家讓你從三個裡面選擇一個,

千萬不要因為受最貴的那個影響,

而就選擇了中間價位那個。

3. 當你向有錢人募捐時,直接要捐款,

不要暗示那是一種投資。那樣的話他們會給得更少。

4. 你可以在本國離你最遠的那個城市,開一個帳戶,

比如你在金門,那就在台東開個帳戶,

這樣你就會覺得你的錢離你很遠,你就不太會去動用它。

 

上面跟大家分享的文章,

是《得到》摘自三聯生活週刊

(讀書 | 控制你的錢,不要讓錢控制你)以及

克勞迪婭-哈蒙德《淩駕於金錢之上的頭腦》的內容,

在 APP 裡還有音訊可以用(蔡曉雨撰稿、於浩講述),

像我一樣利用上下班途中,戴上耳機多聽各方說法,

也是一種做功課的方式喔!

 

夫妻各自有心理帳戶,

購買奢侈品前,多商量、多體諒對方。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先按個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