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無名小子闕又上 用阿甘投資法打敗巴菲特

Money錢

Money錢

  • 2017-02-16 08:42
  • 更新:2018-07-26 14:33

 台灣無名小子闕又上 用阿甘投資法打敗巴菲特

(圖/shutterstock)

 

台灣無名小子闕又上
用阿甘投資法打敗巴菲特

無名小子擊敗華爾街

57 歲的台灣移民闕又上,

在美國原本默默無聞,

卻因基金績效突出,

吸引了美國主流財經媒體關注,

去(2014)年 2 月路透社

更以「無名小子如何擊敗華爾街」

為標題率先報導;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年化報酬率 14.88% 打敗巴菲特

回顧 2014 年 1 月,美股下跌 5.2%,

在評鑑機構 Morning Star(晨星)

評比的 1781 檔同類型(大型成長股)基金中,

闕又上操盤的基金是當月唯一有正報酬者,

而且過去 5 年績效明顯超越 S&P 500 指數,

截至 2015 年 4 月 2 日,又上成長基金

近 5 年的年化報酬率為 14.88%,

不僅超越同類型基金的平均值 12.87%,

也領先 S&P500 指數的14.30%,

而同期間巴菲特的投資績效甚至落後 S&P 500。

 

在賺錢之前

要先求能立於不敗之地

記者追問闕又上:

為何你可以擁有比巴菲特更傲人的成績?

闕又上向記者坦言,其實他30 多年的投資歷程,

就像電影災難片。他初入股市,

就碰上 1987 年 10 月美股大崩盤,慘賠自不在話下,

而新手投資的「不怎麼幸運」,讓他提早察覺

「風險」的可怕摧毀力,因此,他警戒自己:

在賺錢之前,要先求能立於不敗之地。

 

 

投資黑暗期

激起學習鬥志

在研究所期間,他選修一位哈佛博士

投資專家開設的課程,因為深信「哈佛」品牌,

所以他把個人儲蓄連同銀行貸款共計8 萬美元,

交由這位博士代操,但沒多久就幾乎賠光。

想把錢賺回來的動機,反而激起了他

「學投資」的熱情。在保險公司同事介紹下,

他到圖書館廢寢忘食翻閱各種投資專書,

逐漸摸索出投資賺錢的道理,甚至還考上財務規畫師。

而隨著個人專業和資金不斷累積,

毅然在 1990 年自行創立財務規畫管理公司。

 

金融海嘯資產大縮水

仍勇敢進場買好股

闕又上立志成為專業操盤手,並於 1999 年

在美國成立投信,自己擔任總經理,

2008 年華爾街爆發金融海嘯,

闕又上操盤的基金淨值大幅縮水。

但由於他在股災爆發前的高檔不貪心,

因此手上握有不少現金,在 2008 年底,

股價慘跌、投資人恐慌之際,他分批加碼

股價大跌的星巴克、蘋果等重點持股,

而這些低檔加碼的籌碼,成為他日後投資績效能

打敗美股大盤及巴菲特的重要關鍵。

闕又上強調「股票投資一定要鎖定競爭力強的公司,

這可以從生活中觀察得知。

 

 

股災來臨

加碼好股的最佳時機

2008 年蘋果、星巴克股價跌幅超乎預期,

往下加碼過程中闕又上也曾慘遭套牢,但他不恐慌,

反而很開心能撿到便宜。這2 檔持股抱到現在,

累積報酬率將近10 倍。

「每次股災來臨,都是我加碼好股

讓日後財富增長的絕佳機會,所以不在乎短線套牢。」

闕又上強調,股票要買在最低點、或是在最佳時機進場,

幾乎不可能;但只要投資標的競爭力強,

足以承受重大股災考驗,

且能分批買在相對低點,

長期下來就能遠遠打敗通貨膨脹、銀行定存。

 

市場會在興奮與恐慌間擺盪

賺10% 年報酬率不難

說起來,股票要「低買高賣」的道理人人懂,

但能長期落實執行的卻不多。

闕又上指出,除了EQ、耐心不夠等個性問題,

這也跟投資人「不了解股市本質」有關。

「一般人多認為銀行定存比股票安全,如

果只看短短幾年,這也許沒錯;但若把時間

拉長到數十年以上,情況剛好反過來。

過去百年的長期實證顯示,銀行定存年複利

不敵通膨,只有股市投資的年複利可長期

打敗通膨及GDP 成長。」

 

 

股市漲跌有規律

不怕不貪 就可獲利

他強調,股市雖然漲跌波動大,

但就像鐘擺有規律性,每隔幾年市場會在「興奮」

(上漲至相對高點)與「恐慌」(下跌至相對低點)

之間來回,只要能大致抓到此規律,

不過度槓桿,鎖定有競爭力的公司,

市場恐慌時「不怕」分批往下買,

市場興奮時「不貪」甚至減碼,

長期達到至少10%的年化報酬率,

是可實現的合理預期。

 

S&P 500 不怕沈船的航空母艦

根據非正式統計,台股散戶高達 8 成虧

錢,「其中有很大原因是出在操作難度極大

的單一股票,因為不確定因素相當多,

這是連專家都無法輕易駕馭的投資工具。」

他強調,美國在全球競爭力一流,

在美股中因此可以找到許多全球最具競爭力的公司,

而 S&P 500 好比是航空母艦,至少在大風大浪中

不會沉船,並且若持續投資至少 20 年,

就會得到超越市場平均水準的回報,

「這是我歷經 1997 年亞洲金融風暴、2000 年網路

泡沫破裂和 2008年金融海嘯三次股災後得到的體悟。」

 

 

集合世界王牌企業

是絕佳大名牌

S&P 500 是從美國上萬家上市公司中

挑出的最強企業,「2014年,S&P 500 成員中

有 54 家涵蓋了世界前 100 大品牌的一半,

例如蘋果、谷歌、可口可樂、美國運通、嬌生等,

屬於世界級的王牌組合,投資人不必再找什麼『明牌」」

他也不諱言, 買 S&P 500 就是讓世界一流企業

幫投資人賺錢。就像巴菲特「雪球理論」所比喻——

鎖定濕漉漉的雪——投資最具競爭力的公司,

加上足夠長的「緩坡」而非「徙坡」,

也就是追求合理的年複利,

長時間累積產生財富效應,而非一夜致富,

因為「開快車易出車禍,坡度太徙易翻車」。

 

保持單純 不怕不貪

投資之路才能走得長久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先按個讚哦!

 加入Line好友,即時追蹤更多理財好文!

 

更多勵志人心的故事 ...

推薦這本《Money錢》2017 年 2 月號第113期 給你

 

 

 

本文由 Money錢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Money錢

Money錢

Money錢雜誌,是台灣理財‧投資‧股票‧基金‧退休‧保險規劃學習網。www.moneynet.com.tw/

Money錢雜誌,是台灣理財‧投資‧股票‧基金‧退休‧保險規劃學習網。www.moneyne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