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過年拜拜的「日程總表」,替大家準備好了! (1張圖,讓你1秒就懂重要拜拜習俗~)

網路文章分享

網路文章分享

  • 2017-01-04 11:58
  • 更新:2018-07-17 15:01

2017過年拜拜的「日程總表」,替大家準備好了!  (1張圖,讓你1秒就懂重要拜拜習俗~)

(圖/shutterstock)

 

新年即將到來,許多傳統節日必須要拜拜,

過年拜拜時間非常繁雜,

還需要特別注意農曆的日子;

還不了解過年拜拜時間嗎?

本篇為大家整理過年拜拜時間日程總表,

讓新手的你迅速秒懂好記!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文章來源)

 

 

過年拜拜時間 日程總表 一秒就懂  

 

農曆十二月十六日:

尾牙-拜土地公

一般公司行號或商家,

會在每個月的初二、十六祭祀土地公,

這兩天又稱為「做牙」日,

而農曆12月16日是最後一天做牙的日子,

因此又稱為「尾牙」,

這一天除了要祭祀土地公,

公司行號也會藉此聚餐,感謝員工辛勞。

 

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

送神-拜灶神與眾神明

是灶王爺(灶神)、地基主與眾神明回天庭回報述職的日子,

送神一般都是在早上,

有一說是愈早愈好,讓眾神早一點放假。

送神之後,才能打掃神明廳,清理神案、

神像、祖宗牌位、香爐、除去舊門神,準備換新。

香爐中的香灰須於當日重新篩濾過,

門神畫像則隨送神焚燒金紙時焚去。

以前台灣本地傳說,送神之後,

廿五日玉帝會遣神下凡,

代替已經上天述職的神祇巡視人間,

所以當日不可當天曝曬褻衣、內褲。

 

 

 

農曆十二月二十九日或三十日:

除夕-拜地基主、家神、祖先

正月初一的前一天是除夕,

依大小月可能是29或30號。

這一天要拜地基主,又稱「拜門口」,

而後祭祀神明及祭祖。

祭神後,會於神明像上貼上春花;

祭祖之後,則會擺上發糕及米飯各一,

插上紙作的紅花,稱為「飯春仔」。

 

 

農曆正月初一:

開春-拜天公

這天一大早會前往廟宇、佛寺燒香,

祈求新年吉祥。

各大廟宇會在子時過後開廟門,

許多民眾往往半夜凌晨就去排隊,

準備在廟門一開後,

搶拜第一柱香,稱為搶頭香,

民眾相信搶得頭香者,

會在今年得到神明特別的眷顧和保佑。

 

農曆正月初四:

迎神-接財神、灶神與眾神明

迎神一般是選在近傍晚之時,

俗諺有「送神早,接神晚」之說,

在自家的神案或廚房面向爐灶擺供桌拜拜恭迎。

接神之後,當年生肖犯太歲者,

要在這天安太歲,沒犯太歲的可以點光明燈。

現今臺灣諸多廟宇亦設有太歲廳殿,

供奉值年太歲星君,供信徒登記祭祀。 

拜拜完後別忘了開一下瓦斯爐火,

代表灶神已歸位續職。

 

 

 

農曆正月初九:

天公生

這天是玉皇大帝聖誕,稱為「天公生」,

當天凌晨或者初八夜晚子時後,

各家便開始祭祀,一直到翌日清晨七點前,

傳統的拜法必須打開家中大門,穿戴整齊,

由年長者在前帶領,

後面依長幼之序順序上香拜拜。

 

農曆正月十五:

元宵節(上元節)-拜三界公

元宵節這天,

台灣各地有結合當地習俗的慶祝活動,

除了元宵燈會與猜燈謎之外,

台北平溪鎮放天燈、苗栗(火旁)龍 (火旁 = ㄅㄤˋ)、

台南鹽水蜂炮、台東炸寒單爺等。

道教習俗方面,元宵節也是上元節,

在道教信仰中,三官大帝又稱「三界公」,

是神格僅次於玉皇上帝的神祇,地位崇高,

而元月十五日就是其中的

上元大帝萬壽之辰為「天官賜福日」,

稱之上元節,

這一天民俗中會藉以拜三官以求天官賜福,

又叫「拜三界公」。

拜三界公所用的祭品與拜天公相近。 

 

 

 

網路文章分享

網路文章分享

來自網路的好文章收集

來自網路的好文章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