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
作者:何權峰
唯一的想法
是最危險的想法
每個人都是「對」的,
只要你從他的角度,
看到他所看到的。
如果太執著自己是對的,那也會是錯的。
元宵看戲時,
近視、重聽、跛腳 各用觀點批評這部戲!
元宵節,
鄉下某地方唱戲慶賀,當天十分熱鬧。
有三個人,在看戲時互相談話。
一個有近視,一個有重聽,一個跛腳,
他們各用各的看法,批評這一天的戲。
近視說:
「今天戲唱得很好,不過行頭不好!」
重聽說:
「行頭很好,可惜聲音太小了!」
跛腳說:
「什麼都好,但是戲台搭歪了!」
人,透過感官認識世界
但...感官會誤導人!
人都是透過自己的感官
才能認識、經驗外在的世界。
除此之外,人無法認知外在事物,
可是感官也會誤導人。
我們就以日升日落為例,
這世上每個人都知道太陽
從東方升起,從西方落下,
因為這是我們每天都目睹的現象。
倘若你告訴一個小孩,說這不是真的,
他一定會十分困惑,
我應該相信自己所見嗎?
蘇軾也說: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事實上,太陽不會繞著地球轉,
我們看到太陽升起落下只是視覺創造的假象。
蘇軾《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一座山因觀看的角度,
從這邊看是平緩的山嶺,
從那邊看是陡峭的山峰,
面貌風情各有不同。
因為...每個人的經驗,各不相同!
如果我們各自描述阿里山的風景。
我說的是從我的角度看到的風景,
與你看到的就不同。
如果有一百個人去那裡,
每個人認知都不會相同,
經驗也將有千差萬別。
就像俄國評論家別林斯基說的:
「一千個觀眾眼裡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你的真理,未必是他人的觀點!
某一項真理對某個人來說,
的確是真理;
但對其它的人而言,卻未必是。
而其他人所認為的真理,
也不一定是每一個人的真理。
如果我們找人來評斷誰是對的?
誰是錯的?那又更難了,
同意你觀點的會說你對,
同意我觀點的會說我對,
這又回到原本的爭議上。
道理並非真理,而真理也不一定越辯越明!
只要問問任何一個律師或法官,
就知道道理並非真理,
而真理也不一定越辯越明。
如果真理是如此明顯,
我們何必要一個最高法院來解決爭議呢?
而且即便如此,
大法官們還經常彼此意見不同,
爭吵得非常激烈。
亨利.孟肯回覆讀者不同的意見時
總回:「你說的也許有道理。」
二十世紀初的時候,
美國一位名聲遠播的社會評論家
亨利.孟肯(H.L.Mencken)
因為常在報上發表批評美國人生活方式的文章,
所以不斷地收到成堆讀者們寫來痛罵他的信。
然而,孟肯給予每一位讀者們的回信
內容全都一樣,只有簡單的一句話:
「你說的也許有道理。」
孟肯的智慧的確令人折服,
多少潛藏的衝突爭端
就在這句簡短的回覆下消弭於無形。
德高望重的大師 總說:「嗯!你說的有道理。」
因為...道理在於...
這故事我曾一再提到:
有兩個人因見解不同,
發生嚴重爭執,相持不下。
他們決定請德高望重的大師主持公道。
第一天晚上,
甲找到了大師,說了他的看法。
大師說:「嗯!你說的有道理。」
第二天晚上,
乙也找到大師,說了他的想法。
等他說完,大師說:「嗯!你說的有道理。」
事後,一旁的弟子不解地問:
「兩個人的說法完全不同,
你卻說他們都有理,
怎麼可能兩人都是對的呢?」
大師笑著對弟子說:
「嗯!你說的有道理。」
其實,每個人都是「對」的!
人都習慣從自己的角度
來看、來談、來感覺事情,
因而很難了解和我們不一樣的人。
在你對別人的言行評價為「不可理喻」的時候,
你也許得到了同樣的評價,
所謂的「據理力爭」,
不過是在鬧「瞎子摸象」的笑話。
其實,每個人都是「對」的,
只要你從他的角度,
看到他所看到的。
如果太執著自己是對的,那也會是錯的。
人為什麼爭吵?為什麼堅持己見?
為什麼怒氣橫生?
因為認為自己才是對的。
法國哲學家夏提埃曾說:
「唯一的想法是最危險的想法。」
人無論多麼客觀,都是來自個人的主觀,
只是多與少的區別。
如果你想了解某件事,
就必須放棄原有的成見。
因為一旦先有判斷,就在心中有了結論,
你的心就關起來了。
「他或許是對的。」
只有當你開始接納別人的意見,
心才能打開。
本文 擷取自:你的煩惱和痛苦,都是假的
作者:何權峰 出版社:高寶
更多精彩內容在這本書中,推薦給大家!
【book可能的任務】粉絲團
透過閱讀,開拓知識
透過閱讀,增加話題
透過閱讀,放鬆心靈
我們提供「書摘」、「讀書心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