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APP
    籌碼K線
    跟著主力在股票賺錢
    下載
    股市爆料同學會
    找出飆股人人會
    下載
    美股k線
    最即時美股看盤軟體
    下載
    美股同學會
    最熱門美股討論社群
    下載

© CMoney 全曜財經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客服時間:周一到周五 8:30 ~ 17:30

客服信箱:csservice@cmoney.com.tw

Line 線上客服:@zdx5025y

統一編號:80004909

北市府推出「超商借書」,為何點燃出版業界的怒火!背後究竟藏著多少祕密...?

北市府推出「超商借書」,為何點燃出版業界的怒火!背後究竟藏著多少祕密...?

(圖/shutterstock)

 

 

 

出版業者幹嘛罵「超商借書」?

因為你不知道,出版業今年已經止跌了!

最近天下雜誌一篇

超商可借書,為何點燃出版界怒火?〉,

直指台北市政府推出的「超商借書」服務,

進一步破壞了出版業的生態系。

什麼是「超商借書」呢?

簡單說來,台北市民只要持有市圖的借書證,

上網登錄借書之後,這

些書會送到統一、全家與萊爾富等三大超商,

民眾只需要支付單次 50 元的物流費;

還書也可透過超商,

是一項相當便民的服務。

 

但真的是如此嗎?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出版業者認為,

借書系統越便利,

就會越打壓出版社銷售量。

其次,

出版業者也對圖書館採購標案

總是採取最低標的策略感到深惡痛絕

總之,政府用低廉的價格買書、

再用免費的方式流動書籍,

如今還要更進一步採用便利商店系統強化流動性,

自然挑動了出版業的敏感神經。

 

 

 

出版市場今年已經不再衰退

然而,根據 TPI 台灣出版資訊網,

出版市場從 2013 年幾乎頂端的 442億 元

大幅降到 2015 年的 354 億元,降幅約 20%;

同一時期,根據台北市市圖官網數據,

外借人次也從 417 萬下降到 358 萬,降幅約 15%。

兩者的數據同時滑落,

顯示購書量的下降並非來自於借書量的上升。

我們可以推測,

背後有個更結構性的因素影響紙本閱讀市場;

這個結構性的因素,

顯然就是「數位內容的普及性」,

帶動人們閱讀習慣改變、並降低對紙本書與雜誌的需求。


(表一、台北市圖書館外借冊數與外借人次)




(表二、台灣出版市場營收,2013 年到 2015 年)(單位:千元)




但出人意表的是,在連續兩年衰退之後,

出版市場今年已經止跌回穩。

根據 TPI 的統計,

2016 年 1 月到 7 月整體紙本(雜誌加書籍)的銷售額是 166億;

去年同期 1 月到 7 月也是 166 億,約略持平。

分項來看,

書籍類已經從前兩年連續衰退 16%

回穩到僅小幅衰退 3%,

雜誌類更從前兩年的 7%、8% 衰退,重回成長 4%。

整體說來,出版市場今年不再衰退,

這可能是已見谷底的重要訊息。



(表三、台灣出版市場營收,2015年前7月與2016年前7月比較)(單位:千元)


超商借書,影響有多大?

讓我們來預測一下「超商借書」對出版業的實際影響數。
利用超商借書需要花 100 元成本,

大概相當於親自到圖書館的交通費用與時間成本,

說不上貴,但也沒便宜到哪裡去。

再者,在網路書店買書,一本書平均是 300 元,

假設利用「超商借書」的民眾平均每次借 3 本、

每本書成本是 30 元,只有十分之一。

假設這個服務的吸引力能使外借冊數大幅成長 20%

(當中包含從實體借書轉超商借書者),

是 240 萬冊,相當於 7.2 億,因此,

超商借書可能影響書籍出版市場 2%

我們也可以更異想天開一點,

反過來思考:

假設把台北市圖書館廢了,能不能拯救出版業?

外借冊數粗略抓 1200 萬,

假設平均每本書零售價為 300 元,則為 36 億。

台北市圖書館每年採買金額大約 9000 萬,

中文書大約佔了 5000 萬。

換言之,只要有超過 2% 的借書轉為購書,

對出版社而言就會增加營收──然而,

請勿想得太樂觀,

因為即使轉換率高達 100%,也只貢獻 36 億

 

 


換言之,圖書館對出版業不能說沒有影響,

只是沒有這麼顯著,大概就是 2%的影響數。

更何況,推廣閱讀帶動的風氣,

可能還反過來強化紙本銷售,

這是難以計算的強化效果。

這次爭論真正的重點,

恐怕是好不容易才勉強止跌的出版市場,

在連續兩年大幅衰退之後,目前已經元氣大傷,

才讓出版業者對於任何可能影響市場發展的風吹草動,

都格外敏感。但話說回來,即使營收暫時止跌,

在數位內容付費還不見起色的前提下,

恐怕所有出版商都還是得持續膽戰心驚。

 

 

主要還是因為數位內容建置得不夠好

才會讓出版社心驚驚

小編覺得是個不錯的政策阿


本文由 一個分析師的閱讀時間 授權轉載,
原文在此,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一個分析師的閱讀時間

一個分析師的閱讀時間

Sean Huang,本名黃瑞祥。1982年生,大學主修國際企業輔修國際關係,研究所投入心理, 第一份工作在金融業,第二份工作在媒體業,跨足五個領域,但卻始終專注在組織如何運作、 社會如何開展。行文以理性定錨,力圖洞視世界本質。現經營「一個分析師的閱讀時間」 部落格,以及個人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