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的股票,買進就下跌?賣出就上漲?因為…影響你的投資行為

為什麼我的股票,買進就下跌?賣出就上漲?因為…影響你的投資行為

(圖/shutterstock)

}

 

 

 

(以下讀書心得為本文作者自行編寫,不代表原書作者觀點)

 

 

你做決策時腦中都在想甚麼?

股價已經上漲 10%,

等股價回檔後再進場?

股價跌破均線,

應該會有反彈,等反彈後再賣?

還是,等股價跌回成本再買進?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你會這樣想

 

讓我們繼續往下看

 

 

 

定錨效應

人類在進行決策時,

會過度偏重最早取得的第一筆資訊(這稱為錨點),

即使這個資訊與這項決定明顯無關。

在進行決策時,

人類傾向於利用最早取得的片斷資訊,

以快速做出決定,在接下來的決定中,

再用第一個決定為基準點,逐步修正。

但是人類容易過度利用第一個錨點,

來對其他資訊與決定做出詮釋,

當第一個參考用的錨點與實際上的事實之間的有很大出入,

就會造成偏誤。

 

你會堅信某些事實、數據或想法,

即使與你的決策不見得有任何關連性。

 

 

 

投資人眼睜睜看著股價一直上漲,卻沒有採取任何行動。

你問他,他會說:「等股價回檔再買,沒有股票一直上漲的」。

但是,投資人買進後,股價回檔變回跌,一去不回頭。

 

 

如何知道自己受到定錨效應的影響

可檢視有無下列情況

1. 你在投資或消費前,不太會先做研究。

2. 你總是毫無來由地就對某個品牌特別忠誠。

3. 你很難以低於成本的價格賣出投資。

4. 你無法自己估算價格,而是必須仰賴賣方的定價。

 

 

 

 

投資人要如何擺脫定錨效應的影響?

以下「解決方法」可供參考:

1.尋求更多的建議

當你在做出重大的理財決策前,

與他人交換意見絕對是非常重要的。

沒錯,他們可能會跟你一樣有盲點,

但他們還是有可能會有不同的看法,

畢竟看到他人的缺點比看到自己的缺點簡單許多。

 

2.打破砂鍋問到底

當你必需做出決策時,越不了解那個領域,

你就越有可能會去注意到不相關的資訊,

也越容易被實際上不合理的價格影響,

因此,貨比三家很重要,

學著去忽略無意義的資訊,仔細做好研究。

 

3.認清事實吧

人們面對財務決策時,經常沒有將時間拉長來看。

長線來看,股票1年約有9%的報酬,而債券也有 5% 。

你應該要想的是你想要哪種報酬。

 

4.保持謙虛

人們總是輕易地就可以將功勞攬在自己身上,

卻將過錯推給別人。

相信子幾能做出正確的決定與判斷對於個人成長非常重要,

但過度的自信可能會使你做出不明智或成效不彰的決定。

 

 

 

長期以來,散戶之所以是輸家,

定錨效應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之一。

 

 

想知道更多心裡對行為的影響,

請參考本書

行為經濟學  誰說有錢人一定會理財?

作者:Belsky Gary、Gilovch Thomas。  出版社:日月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