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igplbgarut
我有一個小侄子,
我覺得他最可愛的時候,
就是還沒學會說 “不知道” 之前。
我指著洗臉池的出水口問他,
這是什麼呀?
他指了指自己的肚臍眼說:「肚臍」。
啊哈,真有意思,
出水口是洗臉池的肚臍眼。
和他聊天,經常都能逗得我捧腹大笑,
又感嘆童真的想像力。
但是...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孩子給我「不知道」的回答
讓我感到 很失落....
自從上了小學,
他就和大多數小孩一樣,
被塞進了密密麻麻的補習班,
電視不能看,遊戲要隔離,小說更別提,
什麼純真浪漫天馬行空,
不如一張一百分的卷子來得更有意義。
後來,和他聊天,
我發現除了教科書上的東西,
我問的七七八八問題,
他通常都是以 「不知道」 回應我。
「不知道」 讓我很失落,
失落的不是 「他不懂不知道」,
而是他慢慢在泄氣的想像力。
路金波曾經說過一段很棒的話
他說:「千萬不要給你的孩子只塑造
一個世俗的、眼下的、渺小的世界。
要從小給他看星空、海洋、恐龍、神話、聖賢。
這樣,等他長大的時候,
他就有足夠的胸懷容忍無趣的生活」。
長大的生活是否無趣,
不好說,但一個
沒有星空 海洋,
沒有恐龍 神話的童年,
絕對是 悲哀的。
圖片來源: flickr by pearlbear78
爸爸用不同方式
帶我去看 遠方的世界
我是一個 「明知山有釜,偏向釜山行」 的福建人,
但從小就有一口聽不出地域的標準普通話,
原因很簡單,我是跟著電視學的。
和那些視電視機為 「豺狼虎豹」 的家長不同,
我爸打小就愛陪我看電視。
動畫片是我和爸爸的晚餐前甜品,
我們從葫蘆娃看到灌籃高手,
從七龍珠看到藍貓淘氣三千問,
那時候我就能把蟲洞黑洞宇宙大爆炸
講述得頭頭是道,
還立志成為流川楓,
打籃球打出了一群哥們,
個子也在高中就竄到了一米八。
記憶中最快樂的時候,
就是和爸爸一起
看動物世界,使用 「奸計」
讓海豹掉進水裡的虎鯨群,
搖搖擺擺去偷別人石頭的呆企鵝,
還有被獵豹追得四處逃竄的斑馬們,
爸爸和我一起討論 「弱肉強食」,
和我說,遠方的遠方有著我們不曾見過的世界。
路要自己走,但在上路前
得讓你知道,前方還有路
好像只要和爸爸在一起,
一切都會變得很有趣,
我們會一起猜電視劇的劇情,
一起參與答題節目的小競賽,
也會為了Discovery爭論不休,
更是經常為了某個歷史人物
各站陣營互開 「炮火」,
而在學習成績進步的時候,
爸爸更會接上遊戲手柄,
和我來一場父子兵之間的 「慘烈廝殺」,
真是太帶勁兒了。
從一到二到三,再到無窮大,
我發現 知道得越多,
我就想 知道得更多,
天文地理,山川河流,
世界上的一切一切都讓我充滿了好奇,
這種「好奇心」像是融進了我骨子裡一樣,
以至到現在我長大了,
因為知識範圍廣交了很多朋友,
也把生活過得熱情又有趣。
圖片來源:yeutretho
爸爸的陪伴,摻雜了他想
「告訴我點什麼」的良苦用心
我曾問過爸爸,
別人家的家長都千方百計
阻止孩子看電視,
你為什麼還 「助紂為虐」。
爸爸說:
「我們生活的空間很小,
但是這個世界很大,在電視里,
我們用眼睛就能看到
無數的存在 無數的故事,
路是要你自己走,但是在上路前,
我要讓你知道,遠方是有路的。」
我想,更多時候覺得
電視機是 「豺狼虎豹」的家長,
多半只是因為沒空陪伴孩子一起看吧,
因為爸爸陪我看的節目,
裡面摻雜了他想 「告訴我點什麼」的良苦用心,
只有愛的教育,
從來沒有 少兒不宜。
圖片來源:天堂圖片網
孩子的翅膀 還在的時候
別用大人思維 將它折斷
曾經聽過一句感觸很深的話。
「世界上有一種專門拆散
親子關係的怪物,叫做 “長大”。」
生活節奏越來越快,
你陪伴孩子的時間還有多少呢?
孩子的童年,就只有那麼幾年,
等不到你有空了,閑了
再來給他製造童年的回憶。
有時候你錯過的,
不僅僅是少陪了孩子去公園幾次,
或是少陪他看了幾集動畫片,
你錯過的,可能是
孩子 再也回不去的童年。
父母的陪伴引導
是孩子教育 最好的良藥
請在長大後的世界 「磨鍊」 之前,
讓你的孩子相信世界的遼闊和人世的美好,
即便以後他會被條條框框限制住,
但在翅膀的還在的時候,
不要用刻板的大人思維將翅膀折斷,
你要做的,是陪他在天馬行空的
童真世界裡盡情遨遊,
而不是,用傳說中的 「為你好」,
將他培養成一個孤獨的學習機器。
因為,父母的陪伴和引導,
是比一千堂補習課都要好的教育。
其實,
陪伴孩子不需要花多麼
「大刀闊斧」的時間和精力,
只要在平常日子裡,
陪他們做一點簡單的小事,
就足夠了。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鄭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