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車技術融合與產業併購成車用AI新亮點,WeRide、Kodiak Robotics與Grab等大廠紛紛擴大國際布局,推動下一波智慧交通新浪潮。
汽車產業正迎來一波自動駕駛與高效車用電腦技術的重大突破。近期,WeRide(NASDAQ:WRD)攜手博世(Bosch),發表全新一階架構的「WePilot AiDrive」先進輔助駕駛系統,宣告將感知與決策流程合一,達到更快反應、更高容錯能力。新系統已完成核心功能驗證,預計2025年底陸續量產,主打可靈活適應複雜路況,並加速向全球市場擴展。
WeRide除技術創新外,國際聯盟也格外吸睛。今年,東南亞Grab(NASDAQ:GRAB)已宣布將對WeRide投入策略性股權,共推Level 4級別Robotaxi佈局,加速自駕車在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的商業化進程。另與Uber(NYSE:UBER)在阿布達比合作,僅半年內自駕車隊規模倍增,計劃2025年達到數百輛,全面攻占中東核心城市。技術成長與國際擴張雙軌並進,突顯亞太區自駕車產業新賽局。
另一自駕重點廠商Kodiak Robotics則展開軟硬體深度整合,由NXP Semiconductors(NASDAQ:NXP)提供ASILD級車用微控制器、網路處理器等關鍵零件,支撐其主力自駕商用車平台。高階自檢能力、高速網路協定與電源管理等升級,不僅提升整車安全,也大幅降低關鍵零件故障風險,預料將加速自動駕駛卡車的商業化與全流程落地。值得一提的是,Kodiak已與Ares Acquisition Corporation II(NASDAQ:AACT)簽署重組協議,進一步鞏固資本結構,為自駕產業帶來新一輪併購與資本運作熱潮。
雖然WRD年初以來股價大跌36%,反映電動車板塊面臨嚴峻調整,但公司策略性聯盟與AI硬體創新仍獲市場關注。政府對EV政策與補助的調整是不可忽視的風險,如美國撤除電動車稅務優惠。但產業龍頭憑藉技術力、國際合作網絡,有望於下一階段展現復甦動能。
整體來看,隨著自駕技術從單純感知、決策逐步升級到軟硬整合,以及跨國聯盟與併購愈趨活絡,汽車產業的數位轉型腳步正急速加快。未來,哪些車用AI新創能否真正規模量產,相關政策與產業競合是否會加速或阻礙全球自駕車普及,都是投資人與市場亟欲追蹤的關鍵焦點。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