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近期宣布終止企業雲端軟體訂購折扣,預計11月起普遍調漲6%至12%,此舉將影響企業成本,但亦是公司朝AI業務擴大收入的策略核心。
面對全球企業IT支出以及雲端服務需求持續升高,Microsoft(微軟,代號:MSFT)上週宣布,自今年11月起,將停止針對Microsoft 365生產力套件及旗下雲端服務的企業採購折扣,改以標準化訂價模式,全線調整價格。這項變革適用於擁有大量用戶的企業級方案A、B、C和D,合作夥伴預估調幅介於6%到12%之間,部分直接採購模式甚至上看14%。資深市場分析師認為,微軟此舉旨在提升價格透明度,讓企業更容易比較多項雲服務價格,同時減少市場混亂,亦希望能推動用戶轉向高毛利的Copilot AI加值選項。 報告指出,微軟雲端業務在2025年度獲利重心高達73%來自Microsoft 365相關產品,此次調整先前已納入公司財測,故短線衝擊有限。合作夥伴如Sourcepass指出,終端客戶消息傳遞尚慢,但預期資訊散布後將有多家企業重新評估IT預算與雲端架構策略。部分企業可能為升級AI功能或維持現有雲端生態系,選擇承擔較高成本;也有可能降低配套服務採購規模以控制支出,例如砍減Azure雲端基礎建設預算,改由經銷商採購爭取較低價格。 對企業而言,雲端費用增加勢必壓縮年度IT預算,帶動產業尋求成本最優化。例如部分企業採用多雲組合,分散單一供應商的風險;另有IT顧問建議,企業需比較微軟AI附加價值及其他開源雲端服務,依照實質效益調整應用策略。值得注意的是,微軟雲端訂戶席次增幅自2023年以來維持在10%以下,顯示其高度成長期已過,唯有AI附加服務成為下一波營收成長主力。 反對聲浪指出,價格大幅上漲恐促使部分中小企業轉向開源或競爭產品,與微軟端策略背道而馳。不過,UBS等大型機構仍維持微軟買進評等,看好其長期在AI雲端領域的競爭力與產品黏著度。總結來看,微軟訂價策略反映大型雲端業者以AI為轉型驅動,加速雲端用戶價值升級,但短期內企業需因應成本上升與架構調整壓力;未來是否能以AI業務成功抵銷訂價衝擊,成為科技產業重要觀察點。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