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消費者受制於通膨與關稅壓力,主流零售業加速創新求變。Costco、TJX、Amazon三大企業憑藉價值導向與供應鏈優勢,逆勢突圍並持續獲資本青睞。
隨著美國進入返校購物季,零售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根據 UBS 與 National Retail Federation 最新調查,家庭平均消費金額下滑至 858.07 美元,較去年減少約 2%。消費者早於以往展開採購,主要擔心關稅推升價格。雖然美國消費者整體健康未明顯轉弱,但「物價上漲」和「關稅」已成壓力來源,消費者花費趨於謹慎,尤其低收入族群受影響更大。
在這樣的環境下,零售業者不得不祭出多元策略來守護獲利能力。業界分析指出,零售巨頭亞馬遜(Amazon,AMZN)、好市多(Costco,COST)以及折扣王 TJX Companies(TJX)正藉“價值取勝”與彈性供應鏈搶佔市占。Costco 長期以 Kirkland Signature 自有品牌壓低供應成本,並積極調整採購策略,優先選購未受關稅影響的國家商品,甚至提前進貨以預期成本波動。此舉讓其在經濟壓力下持續保持銷售動能。
TJX 採行“折價取勝”模式,靈活進貨機制讓其能在關稅與通膨壓力下,持續提供品牌商品的深度優惠。Telsey Advisory Group 報告看好折價業者能在宏觀不確定性下持續擴大市占。UBS 也預期 TJX 在本季財報可望優於市場,多方分析師給予高評等與未來展望。亞馬遜則透過 Prime Day 的早鳥促銷與物流速度,成功將返校需求提前、帶動暑期銷售暴增 175%。調查顯示,消費者更傾向選購“特惠商品”與“快速到貨”方案,讓 Amazon 在本季持續搶佔電商龍頭地位。
與此同時,Target(TGT)與 Walmart(WMT)的差異亦日益明顯。投資人普遍認為 Walmart 堅守“平價、無障礙、服務大眾”的戰略,成功於困境中維持強勢;反觀 Target 因定位模糊、策略轉型遲緩,市占面臨壓力並拖累股價表現。
值得留意的是,隨整體通膨壓力放緩,但關稅帶動的“結構性漲價”已開始顯現。7 月 CPI 報告中,家居用品價格明顯增加 0.7%,而服飾類儘管漲幅暫緩,卻仍難言完全脫困。零售龍頭業者已陸續祭出彈性定價、庫存管理及供應鏈重組等對策,維持毛利並爭取高端、訴求價值的消費者。
綜合來看,2025 年美國零售業在多重經濟壓力下迎來價值新格局。Costco、TJX、Amazon正以靈活之道持續獲資本市場青睞。未來關鍵在於成本壓力能否獲得有效管控,以及高價策略是否能持續吸引消費者。面對消費信心與全球供應鏈變局,具有價值優勢的企業仍將是投資人觀察的焦點。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