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醫療帳單壓力不減,逾一成成人需借貸支付醫療費,信用危機與解決方案備受關注。
美國民眾因高額醫療開銷,正面臨嚴峻的財務困境。根據Gallup 2024年度調查,約12%的美國成年人為支付醫療費而借貸,總借款金額達740億美元。有超過半數受訪者擔心因健康問題陷入醫療債務漩渦,凸顯醫療財政壓力在美國家庭中的普及性。
醫療債務對信用分數的影響和其他債務類型有明顯不同。醫療機構通常不會主動向信用局報告債務狀況,但若欠款被轉送收債公司(通常在賬單逾期60天後),則可能開始影響消費者信用報告。自2023年開始,報告體系提供額外保護:未超過500美元的小額醫療債務即使進入催收,也不會顯示在信用報告上。但一旦以信用卡或貸款支付醫療費用,即失去此特殊待遇,轉為一般消費債務處理。
面對無力償還的巨額醫療帳單,消費者仍有多元選擇。首先,建議仔細審核醫療費用明細,有錯誤可與醫療機構或保險公司溝通。部分醫院允許設立低息或無息分期付款計畫,讓患者得以分期清償,維持信用保護。透過一次性部分付款,也能嘗試協商折扣。依據聯邦法規,非營利醫院需為無力支付病患提供財務協助,消費者可主動索取相關政策文件,評估是否符合減免資格。
若不得不以信用卡或個人貸款支付,務必留意各種醫療信用卡與貸款方案的利息與費用條款。有些醫療信用卡雖提供零利息期,但未全額清償則須支付全部本金利息。一般信用卡雖有長期0%分期優惠,但未妥善規劃,仍難以解除債務壓力。若多方努力後仍無法償還,消費者可考慮尋求非營利信用諮詢機構協助,評估談判可能性,甚至討論破產規劃。
長期來看,美國金融科技企業如Visa (V)、Mastercard (MA)及Robinhood (HOOD)持續嘗試創新支付及債務管理工具,但目前醫療債務的解決,仍仰賴政策協助及醫療機構個案協商。無論是分期、協商或追尋財務援助,消費者切勿放棄溝通與申訴權益。對未來,若醫療債務問題持續擴大,恐將成為美國消費金融市場及社會結構的重大挑戰。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