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關稅與消費者預算緊縮壓力下,美國零售業者紛紛採取策略自保,反而促使TJX、Costco、Amazon等價值型通路業績亮眼,預示零售產業新局。
美國零售市場今年進入關鍵換季檔期,卻因美國政府新一波關稅政策與通膨陰影顯現,消費者行為明顯轉變。UBS每月消費者調查顯示,超過半數受訪家庭已將「高進口關稅」視為主要經濟憂慮,比通膨僅次一級。根據全美零售協會(NRF)數據,學齡家庭今年回歸校園平均花費預計為每家$858.07美元,較去年下滑2%。家長普遍提早採購,搶在價格進一步上漲前完成準備。
雖然表面數據顯示消費減緩,但分化趨勢明顯——消費者心態由「品質至上」轉向「精打細算」與「搶便宜」。因此,擁有價格彈性、供應鏈多元及大量採購優勢的業者,例如Costco與Amazon,反而持續增長。在亞馬遜(Amazon)今年大幅擴辦Prime Day促銷期間,校園用品銷量暴增175%。線上購物快捷且優惠,搶攻家長市場。
Costco則成功運用其私牌Kirkland和採購優勢,向供應商施壓降低成本,並靈活調整貨源來源以規避關稅。即使部分類別價格略為上揚,整體銷售動能依舊強勁,顧客忠誠度不減。TJX Companies則憑藉其「折扣零售」模式坐穩受景氣動盪波及時的贏家,消費者在高價壓力下轉向尋找實惠與品牌並存的選項,帶動業績持續成長。
另一方,傳統通路如Target,則因定位不明、消費族群流失而陷入低迷。投資人甚至擔憂,公司需要明確重新定義品牌方向才能重振銷售。反觀Walmart,憑藉全美最大通路覆蓋與清楚客群定位,繼續引領零售版圖。
高關稅直接推升部分商品價格,據CPI報告,今年6月服裝類價格漲幅達0.4%,7月家居用品則成長0.7%。雖然通膨未明顯拖累美股表現,但零售商不得不在維持利潤和保有客戶間權衡。部分業者以囤貨、供應鏈調整及價格策略減輕成本壓力,避免100%成本轉嫁消費者。
整體而言,2025年美國零售市場標誌著結構調整年,消費者趨向價值型選擇,折扣與高效率通路業者出現規模化勝出。若關稅壓力未見放緩,預期零售業者將持續淘汰,價值型平台市佔率有望續升。但此趨勢也意味著中小型及定位不明的企業如Target需加速轉型,否則未來將面臨更激烈競爭和市佔流失。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