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分析AI驅動將為S&P 500創造逾920億美金年度新價值,多種產業如消費、地產、運輸等將迎來急速增長。
近期人工智慧(AI)熱潮持續擴大,美股各大企業紛紛搶占先機。摩根士丹利最新研究指出,AI應用可望每年為S&P 500(SP500)指數成分企業創造高達920億美元的長期經濟效益,相當於2026年預期稅前獲利的28%。AI導入不僅會帶來新型態的成長動能,更將大幅提升各產業的生產力及創新力。摩根士丹利分析團隊將AI價值創造分為兩大類型:一是能執行多種虛擬任務的Agentic AI,預估每年替企業增加490億美元產值,可占2026年稅前獲利15%;二是集中在人型機器人等具體設備的Embodied AI,每年貢獻約430億美元,佔13%。這些效益皆為扣除AI部署成本後所計算,其中部署人型機器人的成本約為每小時5美元。
消費、地產、運輸產業AI紅利最驚人 旗下S&P 500多元產業價值評估顯示,如消費民生(XLP)、零售分銷(XRT、RTH)、地產管理與開發(RWO、IYR)及運輸(XTN、IYT)等,具備AI導入後節省成本超過2026年稅前獲利100%的潛力,多個產業節省幅度也可達5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相較於半導體(SOXX、SMH)及硬體設備(XLK、IYW)等科技硬件產業,這些消費與實體產業所能受惠的AI紅利反而更高。
NVIDIA、Opera搶先布局AI生態圈,賦能跨界成長 Nvidia(美股代號:NVDA)宣布全球已有逾200萬名開發者使用其機器人平台,應用範疇橫跨邊緣AI、視覺AI、感測資料處理等,並支援各項主流AI框架及生成式AI模型,堪稱AI實體化重要推手。另一AI創新案例則來自Opera(美股代號:OPRA),憑藉AI強化的意圖型廣告與搜尋引擎,使2025年Q2營收年增30%,預期今年全年度上修至逾5.9億美金。
AI驅動產業轉型,效益展望與挑戰並存 摩根士丹利預估,縱使AI導入將使S&P 500指數公司2026至2027年淨利率分別增加30至50個基點,但也伴隨行業結構與職場型態轉變,例如Embodied AI可能導致部分職業高度自動化甚至淘汰。儘管如此,工業、運輸、健康與消費領域仍被視為最受AI受益的結構性受惠產業,AI未來帶來的驅動力與挑戰將成為新一輪企業競爭力試煉中心。
分析師提醒,隨市場資源、人才、數據掌握度差異,AI部署效益的分布將呈現高度不均,企業需前瞻探索、提前布局,方能真正享受AI帶來的紅利。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