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Apple, AAPL)的股價近日成為投資人熱議的焦點,市場對其未來走勢出現激烈分歧。部分投資人擔憂蘋果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創新步伐落後於競爭對手,尤其是相對較少的資本支出與專注於股票回購而非技術開發。然而,支持者則強調蘋果強大的生態系統、服務收入的增長以及客戶忠誠度,這些因素顯示其長期的強勁潛力。蘋果最近公布的財報顯示,其第三財季營收達到940.4億美元,較前一年同期成長9.6%,超出分析師預期的893億美元。每股盈餘達到1.57美元,高於預期的1.43美元,其中iPhone的收入增長13%至446億美元。這些數據促使市場對蘋果的反應正面,即便外界對其AI策略和投資方式仍存疑。
蘋果的競爭環境
蘋果成立於1976年,總部位於加州庫比提諾,是一家全球科技公司,專注於設計、製造和銷售個人電子產品及服務。其產品線包括iPhone智慧型手機、Mac電腦、iPad平板電腦,以及Apple Watch和AirPods等穿戴裝置。蘋果還提供多項服務,如Apple Music、Apple TV+、Apple Arcade和Apple Pay,這些服務大幅貢獻了公司的收入。蘋果面臨來自三星等硬體公司的強大競爭,同時在硬體和軟體領域也與Alphabet和微軟競爭。近期報導指出,蘋果在美國銷售的iPhone多數來自印度,顯示其供應鏈多元化的努力。
量化評級與股價表現
根據Seeking Alpha的量化模型,蘋果目前被評為「持有」,在關鍵指標上的表現不一。儘管在利潤率和股東權益報酬率上顯示出色的盈利能力,但估值方面的指標顯示其股價相對於同業可能偏高。成長指標顯示未來幾年營收預計將以個位數增長。蘋果的股價目前為218.28美元,年初至今下跌13%,但過去一年仍上漲5.1%,過去一個月上漲2.3%。整體來看,蘋果股價顯示出顯著的波動性,並受到近期壓力影響。
多空觀點的激辯
看空者認為,蘋果在AI基礎設施上的投資不足,顯示其策略落後於競爭對手。批評者指出,蘋果的1000億美元回購計劃與僅94億美元的季度資本支出,證明公司更重視財務操作而非創新。此外,蘋果對第三方AI模型的依賴、供應鏈中斷風險與關稅問題以及高毛利率服務業務可能面臨的監管壓力,都構成潛在挑戰。看多者則認為,蘋果謹慎的資本配置策略是一種優勢,並強調其服務收入年增長13%至274億美元,顯示出色的現金流。支持者指出,iPhone銷售在各地區的回升證明其生態系統的持久吸引力,並認為蘋果對AI的謹慎態度符合其一貫的技術精煉模式。他們也強調蘋果在供應鏈多元化上的努力,成功減輕了一些關稅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