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買對保險 遠離下流人生
如果在 65 歲退休的那一天
能夠為自己準備約 1500 萬元的退休金
這將是非常理想的狀態
因為不論活得好、還是活不好
1500 萬元都可以支應大小開銷至 90 歲
偏偏人生不是一條容易算計的道路
風險隨侍在側
也許有一天身體出了大狀況醫療費用暴增
又或許哪一天退休金被搬光
還有一個可能是,活到 100 歲……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當退休後的日子不是只有 20 年要過
而是30年、甚至更久的漫長歲月
你是否想過,這段遲暮之年要怎麼度過?
最令人擔憂的是
因為幾乎無力創造任何收入
所以只要發生任何一個事件
延年益壽的過程將不是什麼太幸福的故事
遠離財務風險
年金險搭收息工具
富邦人壽執行副總李回源就強調
壽命的延長其實已經成為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尤其是越來越多年長者
備受失智所苦
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調查顯示
台灣 65 歲以上銀髮族
有近 8 %是失智症人口
相當於每 13 位老人就有 1 位失智者
80 歲以上老人
更是每 5 位就有 1 位罹患失智症
而失智正是被長照的主因
很多人滿腦子問號
為什麼過去很少聽到老人失智的問題
但現在越發頻繁?
「很簡單,人類長壽是主因,」
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有感而發地表示
生物界有哪個生物會讓自己活到需要長照呢?
因此長壽風險絕對是每個人
都要認真思考的嚴肅議題
而風險則包括財務面與健康面兩大類
在財務面上
一定要打造源源不絕的現金流
也就是不論活到幾歲
都能於固定時間領到錢
這樣才能永遠不為錢煩惱
「這部分足以擔當守門員角色的
非『年金險』莫屬。」
威盛保經總監賴慧珠指出
但要提醒的是
年金險的準備並不輕鬆
以 65 歲退休希望月領 3 萬元來說
需要投入 780 萬元至即期年金
因此賴慧珠表示
工具要有取捨
退休金的規畫可同時納入年金險及其他收息產品
長壽風險即可被有效規避
註:實支實付醫療險均為附約,須附加在壽險或定期險主約之下。
投資型年金
累積期、年金期一起規畫
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長廖一聰提出
一個利用保險工具準備退休金的好方法
他分析,保險的最大好處是
可在確定的時間
提供一筆確定的款項給確定的人
但缺點是
收益率只比定存好一點
因此折衷的作法是
善用投資型年金來規畫退休金
50 歲規畫退休人生來得及嗎?
退休安排越早啟動越好
但現實是
30 ~ 50 歲階段肩上擔子最重
有小要養、有老要顧、還有房貸要背
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
很多人把退休規畫擺在一邊
一直到 50 歲
責任稍減輕時
才有餘力關照自己的銀髮生活面貌
其實
退休規畫永遠不嫌晚
賴慧珠就說
1500萬元攢不起來
準備 500 萬元也很好
但不論如何一定要累積自己的退休金帳戶
並好好看顧它
在保險部分,廖一聰說明
50 歲投保不會有太大問題
雖然會被要求體檢
但就算有任何狀況
還是可以採除外投保的方式
反正即知即行就對了
而原則仍舊是把錢花在刀口上
只買小錢可創造大保障的保險商品
其他力氣只管放在養大退休金帳戶上
(全文未完)想知道買對保險的訣竅嗎?
點進來看看究竟吧 ↓↓↓
本文由 Money錢 授權轉載
非經授權請勿轉載!
更多勵志人心的故事 ...
推薦這本《MONEY 錢 10 月號/ 2016 第 109 期》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