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棚下站久了,也不會變成你的!把老闆當皇帝,無條件服從... 竟然讓你失去 該有的「狼性」!

《換日線》

《換日線》

  • 2016-09-02 10:08
  • 更新:2018-07-17 09:18

戲棚下站久了,也不會變成你的!把老闆當皇帝,無條件服從... 竟然讓你失去 該有的「狼性」!

(圖/shutterstock)

 

作者:圭大/弄好管理.管理KnowHow

 

當我們講台企、談陸資,似乎暗喻著

「台式管理的樸實 v.s. 中式管理的殺氣」的不同。

但真相是,台企才是真正傳承了「中國式的管理」,

而陸資企業,則長出了更為「務實、功利式」的

西方資本主義式管理面貌。

 

A 企業:

成員循規蹈矩,行為與決策

以(老闆或主管)馬首是瞻,

身分、地位、部門的分界是重要的,

不得造次破壞規矩,公開的異議應避免之。

文化氛圍強調論資歷排輩份、棒打出頭鳥、

順從與和諧是第一要務。

 

B 企業:

成員有話直說,敢於向上拍磚、用專業說話,

決策與行為環繞著事實、效益與大局。

文化氛圍強調:能力為先、成果至上,

有能者居之,必須不斷地交出成果,

官大學問大是被鄙棄的觀念,

可上(晉升)可下(降調),才是常態。

 

在二家公司,人們需演化出

不同的思維與生存技能。你,喜歡哪種?

 

繼續看下去...

 

 

 

在 A企業,要吃苦耐勞;

在 B企業,要有成效!

在 A 企業,你最好懂得忍辱負重、

吃苦耐勞、聽話不吵鬧,

並且相信「戲棚下站久了總是你的」;

在 B 企業,你則要有大局觀、

成效觀,懂得據理力爭、

直言敢諫、無懼權威,時刻自省

「我能為企業及部門的整體成功,帶來什麼貢獻?」,

並確實交出成果、無法打馬虎眼。

這二家公司的本質為何:

 

A企業 代表專制,

員工只能順從...

A 企業承載著「帝制威權遺毒下的中國文化」

近兩千年的帝制中國,官受命於皇帝、

與人民不存在委任關係,構建出牢而不破、

自上而下的威權統治,

此機制伴隨著「君臣父子」

儒家思想的推波助瀾,

強化了專制且權威治理的正當性。

將帝制中國縮小到企業,

不就是 A 企業的治理結構與文化要求?

一家企業就如一個小國,老闆是天、是帝,

主管受命於帝、只求遂行老闆意志,

員工順服忠誠於企業。

這類企業一旦明君不再,

「官僚體制與『只唯上意』」

將綁架企業效能與管理,

成為和稀泥的折衷主義、

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文化氛圍。

 

B企業 代表自由,

是以貢獻看人...

B 企業體現出「自由經濟資本主義下的西方文化」

資本主義代表著自由市場經濟的概念,

這是一種「競爭、適者生存」、

「投入與產出的效益最大化」的邏輯,

用在企業治理,只問企業如何創造價值、

如何在競爭市場上勝出?

團隊與部門如何協作更有效率與效果?

人才評價上,強調用人唯——

只問誰能為企業創造更大貢獻?

而不論人情、年資或過往貢獻。

從道德上來看,過於功利,

但從商業經營來說,卻很務實。

 

大陸企業像 B企業一樣 有狼性,

台企像 A 企業一樣 循規蹈矩...

A、B 企業,誰比較像台企、誰比較像中資?

聽過「狼性」一詞嗎?

我們可以發現較多的大陸企業

像 B 企業一樣具有狼性,

而較多台企則如同 A 企業一般的循規蹈矩。

 

這可能源自大陸經歷過

文革的「系統重置」、改革開放前的

窮苦生活、或改革開放期間

深入人心的指導原則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等,

進而塑造的更加務實與功利。

而台灣企業則承載了中華文化——

講中庸、講和諧、講忠誠,

並將其直接套用於

企業的治理及商業的運作。

 

所以,當台企才是真正的傳承了中國式、

中華文化式的企業管理,

而大陸企業則更加的現實、

功利與西方資本主義化的管理,

作為在其中的打工仔,我們該怎麼辦?

 

 

想要永續經營,

就要避免 權威式管理...

Know-How 弄好管理的訣竅:

對任何企業而言,要能永續經營,

首要就得避免以「帝制威權遺毒下

的中國文化」來管理企業,

除非該企業的領導人

是個永遠「全知全能」且「長命百歲」的明君。

 

對一般人來說,不需要考慮企業永續的問題,

而只需要知道:認清一個企業的潛規則、

文化屬性,並展現相匹配的行為方式,

才是能否活得好、活得久的關鍵。

 

 

判斷自己待的公司,

是像 A還是 B企業...

3 個特點,提供讀者自我診斷,

你的公司更像是企業 A(中國式的帝制權威管理)、

還是企業 B(西方式的市場經濟管理)。

越多的「是」,代表越傾向企業 A:

 

1. 論資歷排輩份,

官大學問大,棒打出頭鳥

2. 老闆被當作全知全能,

是企業前進的唯一動力引擎及方向指南針

3. 管理行為與決策體現辦公室政治、

講人情講關係、和諧而避免檯面衝突

 

作者表示:內文,是用較大的反差,

凸顯兩方企業的差異...

最後,生命與物種是多樣性的,

企業由人組成,自然也是多種面貌。

本文的論述僅僅是提煉部分經驗值

來突出部份台企與陸資的反差,

以做為企業的經營管理、及個人職場反思之用,

並非代表全部的企業現象。

大量的陸資企業其實仍深陷於

帝制權威的「一人之治」狀態;同理,

許多台企早已高度市場化、強調競爭、

強調「能力專業與交出成果,

更勝於一昧的愚忠與絕對的服從」。

 

 

 

補充:誤讀「狼性」的

台企經營省思

進一步探討這個源自大陸企業治理上的公司文化詞彙。

這個詞彙一進台灣,卻成為了

媒體控訴台灣年輕人缺乏進取心、

不夠積極之用,這不僅是誤讀,

更是一種刻意為之且不當的「觀點置換」,

這種置換就如同「世代差異的榴槤、芭樂、

草莓族、水蜜桃族」分類一般,

除了挑起對立、貼上標籤外,並無實質幫助。

 

提醒經營者與主管們,「狼性」

是對台灣企業治理模式設計的一個警鐘,

而不是控訴員工的一條標籤紙,

員工是狼是虎、是羊是馬,

其實都在主管與企業經營者的

一念之間與實質投入。

 

本文由 換日線 授權轉載刊登,原文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責任編輯 : CMoney編輯/ Hsin )

 

本週熱門文章排行

《換日線》

《換日線》

《換日線》集結了來自全球各地 超過 40 個城市的 90 名新世代作者(持續增加中), 沒有長篇大論、沒有高深學問,他們就是你我身在異鄉的朋友, 無私而自然地分享他們的故事、他們的見聞、他們的觀點, 與他們從台灣出發,在地球不同角落留下的足跡。 換日線 Crossing 臉書官方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rossing.cw?fref=t

《換日線》集結了來自全球各地 超過 40 個城市的 90 名新世代作者(持續增加中), 沒有長篇大論、沒有高深學問,他們就是你我身在異鄉的朋友, 無私而自然地分享他們的故事、他們的見聞、他們的觀點, 與他們從台灣出發,在地球不同角落留下的足跡。 換日線 Crossing 臉書官方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rossing.cw?fre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