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看到John Huber這篇
「General Thoughts on Portfolio Management
and Diversification」
覺得寫的相當好
這大概是我今年到目前為止看到最好的文章
對我相當有啟發
分享給大家,祝各位也能得到些收穫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他用Walter Schloss
(他是很出色的價值型投資人,打敗大盤的時間將近50年)
的投資理念來談
「安全邊際」(Margin of Safety)
及「分散風險」(Diversification)
Schloss的投資理念相單簡單
主要是尋找高淨資產(Net Asset Values)、
低股價淨值比(P/B)的公司
這方法適合他的個性及他所擅長的技能
Scholss的投資組合非常分散
他不跟公司管理階層談
全部仰賴他自己的數字預估和理念
買進他認為低估的股票
但John Huber比較喜歡集中投資而非分散
但他認為投資人用比較低的價錢
買進未來獲利展望不佳的公司最好還是分散
這個方法Scholss和葛拉漢都用的很好
年複合報酬率達20%以上維持數十年
Scholss認為這些沒人要的公司和產業
因為諸多原因讓投資人避之唯恐不及
正因此,給他莫大的機會
但John確認為長期穩固的好公司
獲利能力和價值以複利模式成長
給他可靠的安全感
這些公司即便遇上1987年式的崩盤
股價就算下跌,但仍無損長期的獲利成長能力
雖然John和Scholss的理念並不同
但他認為這方法仍有其可取之處
例如:你拿1元美鈔,跟巴菲特換5角
老巴一定立馬跟你握手成交
不會說:「你那1元美鈔沒有護城河。」
John認為投資人可以得到的報酬來自兩個地方
1.買入價與價值之間的差異
2.長期成長的獲利能力
好的公司買進後的「安全邊際」會隨著時間變大
但壞的公司買進後的「安全邊際」會隨著時間變小
所以
買進高度折價的公司必須分散
因為沒人知道他的獲利能力會不會回來
此外,也必須在某個時間點將這投資組合清倉
但買進好公司就不應該這樣做
這些公司的股價不常被低估
而且也不需要大量分散
來創造整體投資組合的安全邊際
因為時間會為這些公司創造出安全邊際
最後他的結論是
買進少數幾家好公司(他說5-8家)
讓這些公司載著你的財富經過不可預測的未來
並帶回合理的報酬
如果你買進是獲利前景不佳的低估股票
最好分散
而且在公司的內在價值
尚未再度下滑比股價還低前出脫
而好公司則是集中長期持有。
一般看到投資人
追逐一些被低估的股票
分散買進並長期持有
剛好把兩個方法的缺點都合在一起
報酬自然不會好
英文原文出處:
http://basehitinvesting.com/general-thoughts
-on-portfolio-management-and-diversification/
本文由 業主型投資人 Invest Like An Owner
授權轉載,原文 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