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作者:丁菱娟
前一陣子與一些新創的團隊,
到杭州、上海拜訪了阿里巴巴集團
以及大陸的一些新創公司,
我覺得這是一堂震撼的學習之旅。
震撼的是看到大陸企業
在互聯網的成長不僅已經超越台灣,
甚至可以說是領先全球。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看著台上大陸的菁英豪氣的說著,
而我們坐在下面的年輕創業家們
認真的猛抄筆記和拍照,
我的腦海中突然想起一個景像,
時空背景更換的讓我有些錯亂。
以前的大陸 不懂行銷,
十幾年後 他們已經變得強大
記得我第一次到大陸時,
約是在1990年左右,
行銷和品牌對他們而言
是一塊新鮮而夢幻的名詞,
所以當我與一群官員及企業家碰面的時候,
不管我說什麼他們都低著頭猛抄筆記,
深怕漏了什麼重要的訊息,
恨不得挖空我所知道的知識。
現在物轉星移真是此一時彼一時也,
令我感慨很深。
大陸市場「夠大」
但「市場」不是強大的主因
會後我詢問這些青年創業家的感想,
大家覺得大陸在龐大的市場
提供了行銷海量的
消費者資料數據分析與統計,
在雲計算與大數據工具的推波助瀾之下,
互聯網的觀念和做法上
可以說是進步神速,非常先進,
當然政府的支持更加速了這場革命。
有的人羨慕,
想要吸取經驗希望借力使力,
有的人卻不以為然,
認為這只是市場與機會的優勢。
大陸在互聯網的領先已經是事實,
這時候的心態很重要,
看得到別人的優點
就會想要思考人家怎麼做,
我們要如何改進。
看不到別人的優點
就會用酸葡萄的心態安慰自己,
覺得人家只是市場大,
人口紅利多的結果。
我突然記起一位前主管說過,
「景氣再怎麼不好也有賺錢的公司,
景氣再怎麼好也有不賺錢的公司」。
所以市場大小和景氣一樣,
一昧的歸咎外在環境其實沒有實質用處。
我相信成就一家企業
除了市場大小這個因素之外,
需要面對很多的挑戰才能達陣。
如果我們忽略了對手努力的過程,
只看到了別人表象的優勢,
然後有一種不屑的心態來自我安慰,
這樣我們便沒有吸取他人的經驗,
注入學習的動力,
對我們自己的高度和進步一點幫助都沒有。
競爭力也必須要來自於
願意學習的心,
張開心胸接受別人的成功。
看見別人的好一直是我認為
在職場上很重要的一種心態,
縱使是競爭者。
這樣我們才能夠看到自己的不足,
願意繼續學習成長,
吸取別人的長處,
砥礪自己更進步。
台灣年輕人不怕失敗
只是需要更多政府資金
事實上我欣賞不斷前進的
台灣的年輕人,
他們靈活、有彈性的思維、
創意新穎自由、
習慣在困境中尋求自己的道路,
也淬煉出一種不怕失敗的膽識。
雖然台灣的市場不夠大,
但是互聯網是跨國界的,
所以他們不斷的嘗試,
跨海求經,尋求異業結合,
擴展人脈,開疆闢土,
唯一不足的是基金的挹注,
如果政府能夠在政策上
提供青年友善創業的條件,
我相信這群年輕人
絕對可以為台灣走出不同的格局。
原作者為世紀奧美公關創辦人,歡迎聯絡丁菱娟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CMoney編輯 / 宛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