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我的提案明明非常好, 為什麽老闆就是不買帳? 創業時,為什麽投出去的 BP(商業計劃書) 不是石沉大海就是收到 自動回覆「已收到您的郵件」? 身為創業者、上班族的你, 是否有無數個夜晚, 都在為這些問題而苦惱? 有時候, 不是你的項目不好, 而是你的 BP , 沒有戳中老闆(投資人)的痛點。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BP ,它展現出來的內容 和感覺就是投資人對整個項目 和團隊的第一感覺。 怎樣從海量的 BP 當中突圍而出, 留住投資人的眼光? 近期,筆者參加了 由廣州英諾創新空間組織的 投資人交流早餐會, 聽英諾投資總監彭程 講述投資人看項目時的「愛與偏見」。 我們與人初次會面時, 第一印象非常重要。 BP 就是創業者給 投資人的「第一印象」。 投資人每天通過朋友推薦、 FA 對接、電子郵件等 接收到大量的 BP, 他們的時間、精力卻非常有限, 不可能查看每一份 BP。 因此,BP 名字就顯得很關鍵, 甚至會決定投資人 是否會打開你的商業計劃書。 什麽是好的 BP 名? 貼近投資人關注領域、 創業風口的名字 容易引起投資人的興趣。 當然,不能純粹為了迎合 投資熱點起名稱 / 做項目, 項目本身是創業者 自己真正擅長的, 成功概率才高。 以下背景的人容易引起投資人的興趣: 從「獨角獸公司」 或者 B 輪/ C 輪公司 出來的產品或者技術骨幹, 這一類人在創業公司體驗過, 比較接地氣, 擁有一套可借鑒的方法論; 從 BAT (百度、阿里巴巴、騰訊) 出來且工作時間 2 -3 年以內的員工, 因為 BAT 本身就是一個篩選器, 已經幫投資人篩選過一次團隊; 創始人在傳統行業 有很多年工作經驗, 但對互聯網思維非常接受, 學習能力非常強, 團隊裡也有一個互聯網背景的聯合創始人, 這類團隊適合做互聯網+項目; 有名牌高校背景的教授 / 學生。 註:獨角獸公司為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新創公司稱為獨角獸 一部分投資人更偏愛 在風口上的項目, 這樣對項目的後期成長會有好處。 但是並不意味著 創業者要盲目地追逐風口, 創業還是要與自己的行業 經驗和背景有所關聯, 最好是找自己感興趣 且在風口上的項目來做, 這樣成功的概率會高很多。 值得提醒的是「風口」變動的比較快, 一般一年會調整一次, 趕在風口轉移前 做出一個比較好的產品 是非常考驗個人能力的。 目前投資人比較關注的「風口」: 1. B 2 B 的細分領域,大眾交易 2. 物流領域的 SaaS:大眾貨品 3. 出海項目 每個投資人的風格 和看重的點都不一樣。 以廣州英諾的投資人為例, 有的看重的是人, 有的看重的是項目本身, 有的投資人比較看重運營數據。 因此,面見投資人之前 最好可以問問投資人關注哪塊? 這樣投資人可以 比較有針對性的溝通, 雙方效率也會加快。 投資人比較看重的 數據是項目增速。 比如說 A 項目現在日活五千, 而 B 項目的日活只有三千, 但是 B 項目的增速 遠大於 A 項目, 我就定會選擇投資 B 項目, 因為增速才是影響你後續發展的。 如果是 APP , 我看自然新增用戶數, 日新增用戶 500 -1K 為基本前提, 活躍用戶數、留存率、 被分享次數等指標 也被投資人所看重。 如果早起項目有收入, 並且能養活自己那是最好的, 但不要因為過早做收入 影響到用戶體驗。 備註:廣州英諾創新空間 周惠敏對此文亦有貢獻。 有時候自己點子很好, 但是投資人就是不喜歡, 別認為都是別人的問題, 有時是你沒抓住投資人的胃口 只要抓住投資人的胃口, 想要得到創業基金, 也不見得是件難事。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延伸閱讀: 1. 看 BP 名字
專案標題使否吸引人
2. 看團隊靠不靠譜
團隊是否有相關背景
3. 看事情是否處在「風口」
熱門話題結合興趣
4. 不同投資人看項目的
側重點也不同
了解投資人感興趣的地方
5. 投資人最關注哪些數據?
持續成長是投資人選擇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