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文: 光小狼/狼眼看世界
誠如前文所提,
不管是報章雜誌或意見領袖的 FB 文章,
常常都在傳達一個訊息:
「代工電子業賺快錢,
低技術門檻低,容易被取代。」
但我不完全同意這樣的說法,
我認為說這些話的人,
對產業認識不夠。
至於為什麼認識不夠卻又能夠
把台灣經濟裹足不前的困境怪罪於電子業,
我並不瞭解原因(也不打算瞭解)。
但我想讓大家更認識這個產業,
或許我們會一起找到下一扇窗或是下一道門。
年關將近,就讓我用年菜舉例,
試著讓普羅大眾多認識我們一點。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這幾年由於家庭社會的變遷,
年節前便利商店或類似的通路,
多半都會有提前預購冷凍年菜的服務。
而過年桌上沒有一甕佛跳牆怎會有感覺?
於是佛跳牆成為業者必備的名菜。
而現在年菜市場 競爭激烈,
每一家通路商的 菜單都不一樣:
有些佛跳牆充滿頂級食材,價格高貴;
有一些則標榜名廚配方,
讓你在家也能輕鬆享受大廚手藝。
但是請你注意看一下目錄:
這些不同的佛跳牆,
常常都是來自於同樣幾家食品工廠,
只是因為材料和代言人的不同,
而有看似全然不同的選擇。
那麼,就讓我們來談談筆電和智慧型手機......啊不對,
來談談佛跳牆的演進史──
假設今天你手上有祖傳的佛跳牆食譜,
在失業 3 年之後,
你決定賣佛跳牆為生──
那接下來的故事有可能會這樣發展:
首先你會從家裡的廚房起步,
自己上菜市場準備所有的食材,
因為你無法預估銷量如何,
所以你也不敢一次投入太多的成本,
因此採買的食材單價通常都和一般婆婆媽媽差不多。
食材準備完以後,你還要自己備料,
該清洗的清洗,該切絲切塊的也跑不掉。
然後開始燉煮佛跳牆,
所有的調味和火候的控制都是你自己親力親為,
就在耗費了 3 天之後,
你完成了 10 甕佛跳牆。
因為在燉煮的時候香味傳遍了社區,
所以很快的這 10 甕就被鄰居購買一空。
你賺到了這 10 甕的錢,
這時候你計畫賺 100 份。
你開始召集你的家人來幫忙,
你不再跑去傳統市場或是超市購買食材,
而是到中央市場去批發這些食材。
你可能還會利用你家的車庫
改裝成一個簡單的大廚房,
你的員工就是你的家人,
你會把食譜傳授給這幾個人,
每個人負責從頭開始製作一定數量的佛跳牆,
然後你出門去發傳單推銷你的產品。
3 天過後,
你和你的家人一共生產了 100 甕的佛跳牆,
你可能會到傳統市場擺攤
把這一百甕的產品都銷售出去。
你賺到了這百甕的錢,
你開始計畫賺 1,000 甕,
甚至雄心萬丈的想賺 10,000 甕。
這時,你的家人已經不足以消化
這千甕萬甕的工作量,
但是你的產品已經口耳相傳並有保證的訂單,
此時一家食品工廠找上了你談合作,
由你提供食譜配方,
食品工廠來負責生產。
利潤分配那好談,
扣除掉食材人力成本,
你和食品工廠五五分帳。
這家食品工廠不需要到市場去購買食材,
而是產地直送,由充滿小確幸的文青
或是自己農村自己救的農青種植養殖的食材,
契約合作直送食品工廠,
以合約保證價格收購,
充滿土地和海洋芬芳的食材就這樣進了工廠。
也由於生產量的緣故,
本來一人做一甕的生產方式
已經無法滿足出貨的速度,
食品工廠開始研究,
把佛跳牆的生產過程製作成 SOP,
雇用大量員工,
每一個員工負責其中一個生產步驟,
以流水線的方式生產。
例如負責洗菜的人就在生產線上洗一天的菜,
10 年過後他可能會變成洗菜王;
負責切菜的人就在生產線上不停的切菜,
10 年過後,庖丁解牛,
眼中有牛,刀下無牛。
負責調味的人練成了右手喝湯,
左手寫出所有食材的味覺之神,
負責燉煮的人就練成了控制火候的好功夫。
這些人他們無法單獨完成一甕佛跳牆,
但是有他們合作的時候
可以產出世界上最棒的佛跳牆。
不用 10 年,
3 年過後這些老師傅(工程師)
就變成了食品工廠的堅強班底。
但 3 年過去了,你還想賺得更多,
賺得更快,賺得更容易。
你開始跟食品工廠說,
請你們把生產線移去人力更便宜的地方,
你想要降低成本,
然後由這些老師傅去督導
便宜的人工怎麼生產佛跳牆,
找出大量生產有可能發生的錯誤,
例如味道不香醇是因為燉煮的時間不夠,
還是食材不夠新鮮,
「我相信你們這些老師傅都可以找出來,」你說。
這些老師傅已經變成了
各自領域的專家,
他們已經不再自己下生產線操刀了,
他們花更多的時間在研究各種生產方法,
找出生產的流程中可能發生的問題,
更要檢測所有的佛跳牆
是否有符合國家安全衛生標準。
中央廚房已經搬去大陸了,
所有的油煙和洗菜廢水也跟著去了中國大陸,
老師傅們只好當人球在兩岸不停往返討生活,
他們有著精良的技術,
但是卻不會說故事。
而產線外移後,
你要去了其中 7 成的利潤,
你只願意分其中的 3 成給食品工廠員工。
你願意投入的成本只有更少沒有更多。
又賺了 3 年以後,
你也沒有新的食譜了,
你開始請食品工廠研究新的食譜,
掛上你的祖傳配方名義銷售(ODM),
但是你還是想要賺得更多,
所以你開始不讓食品工廠直接從產地購買食材。
有人跟你說:
「這裡有批食材好便宜啊,
要的話打這個電話。」
所以你直接訂了一批便宜的食材
請他們送到食品工廠去。
你也覺得食品工廠用的調味料
太天然 太貴 太健康了,
所以你聯絡了化工廠,
請他們送一批化工原料去調味,
你開始要求食品工廠用這些不新鮮的食材,
便宜的配料,做出跟以前類似的口味,
但是成本只能有以前的一半。
而當你的成本只有一半的時候,
消費者也變得更精明了,
市面上也越來越多打著祖傳秘方的佛跳牆。
沒有良好的獲利,
你只能用更低價的食材
加上重口味來欺騙消費者的味蕾。
食品工廠也不再向產地進貨活絡整個產地的景氣,
而是被動接受客戶送來的廉價材料,
但這些老師傅還是盡全力
在這樣的狀況下教導並監控便宜人力,
做出勉強還能入口、
至少安全無毒的佛跳牆。
這時你卻開始認為祖傳食譜是你的、
牌子是你的、食材也都是你採購的,
食品工廠只有出場地人力和老師傅。
於是你二話不說直接拿走了九成七的利潤,
只願意分其中的三個百分點利潤給食品工廠。
消費者也覺得
這些老師傅很不長進,
還不都是食材,
通通丟進去滷一滷就是一甕佛跳牆了。
但還是看在代言人是阿雞師祖傳配方的份上,
一邊嘟嚷著明年要更便宜一邊下訂單。
最後食品工廠的利潤
就只剩下少少的毛三毛四,
但消費者並不知道沒有老師傅(工程師)們,
生產線永遠不知道
如何才能煮出一甕可以入口的佛跳牆。
你還三不五時恐嚇食品工廠說:
「你們不好好幫我生產,
我下個月就找對面那家食品工廠幫我代工,
反正他們的價錢只有你們的一半。」
最可怕的是,
對面那另一家食品工廠也是
你有心有意之下扶植起來的。
客戶的低價食材,
同業的削價競爭,
消費者的味蕾被低價食材化工調味養得越來越重,
惡性循環下,再 3 年後,
也許就沒有人要吃佛跳牆了,
只剩下超市還有賣佛跳牆口味的泡麵。
當佛跳牆沒有人要吃了之後,
你其實不在意,
因為口袋早已經賺得滿滿。
但,做了 10 年的老師傅和工廠,怎麼辦?
熱門文章:
- 「小心,危險!」──德國女孩的「台灣印象」,讓我流下眼淚
- 從小培養獨立,別讓孩子要什麼有什麼──歐洲「人生勝利組」的家庭教育
- 台灣人口中的「日系」真的是日系嗎?──日本的女性審美觀
- 為什麼我們要因休假太多,有罪惡感?──從歐洲的長假制度,談勞工權益
- 拿「忠誠」要求員工?老闆、主管們,別鬧了好嗎?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責任編輯 : CMoney編輯/ 宛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