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率不再是未來發展重點,追求獲利極大化
本篇的追蹤個股是,廢棄物處理業龍頭 : 可寧衛 (8422)之前寫過 2 次,最初是在 2020 年 11 月,發表價格為 159 元,目前價格則為 169 元,加上期間配發的股利,累積報酬約為 20%,表現還算過得去。
不過從 2022 年起,公司股價從 248 元一路下跌至 169 元,主因為公司近年力拼轉型,但新事業體雖有營收,獲利率卻不太好,使得毛利率從 70% 下滑至 45%,2021Q3~2022Q1 獲利也出現雙位數衰退。不過公司強調,轉型勢在必行,目前在高雄岡山還有兩座掩埋場,年限僅不到 12 年,勢必得發展其他新事業,包含生質能發電、太陽能發電、鍋爐發電等,將為未來重要的營運動能。
可寧衛 (8422)
台灣廢棄物處理龍頭
公司成立於 1999 年 5 月,總部位於高雄岡山,主要經營有害事業廢棄物之清除處理業務、環保顧問服務、資源回收再利用,是台灣最大的廢棄物處理廠,業務範圍主要集中在南部,佔比達 9 成,一年可處理 2023 萬 噸/年 的一般事業廢棄物 與 172 萬 噸/年 的有害事業廢棄物。過去總共處理了 6,453,000 公噸的廢棄物,平均月處理量達 15,250 + 公噸,被認可為台灣廢棄物清除處理業的領導者。
近幾年積極轉型,拓展 E 服務+沼氣發電
2022 年旗下擁有的兩座掩埋場壽命約 12 年,近年積極多角化布局,將觸角延伸至進軍太陽能發電領域,並計畫在在南部建置太陽能電廠,投資金額達 37.2 億元,而其他轉投資事業也持續進行,包含中台熱處理廠在 2020 年底已取得執照,將處理高價貴金屬廢棄物。
此外,公司旗下 B2B 廢棄物媒合平台中衛環保轉向做系統服務,成為微軟金級夥伴,包含開發廢棄物履歷系統、戰情室等,幫助企業主產生 ESG 報告書,推動循環經濟,並透過雲端經濟,打造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
Ex. 利用已封場的填埋場進行土地再利用,發電年產率超過 6 百萬度,每年預估可減少 1,869 噸二氧化碳。沼氣發電係利用掩埋場中有機物質分解的甲烷進行發電。
以轉投資方式,多角化布局
公司近年積極進行多角化布局,透過合資或轉投資方式,擴大營運規模,藉由事業垂直整合的方式提供上游企業一站式的廢棄物處理需求,包括 :
- 100% 轉投資 岡聯事業(甲級;廢棄物清運)、
- 100% 轉投資 大倉實業(乙級;台灣許可量最大的一般事業廢棄物掩埋廠)、
- 100% 轉投資 可寧衛企業 (乙級;固化物專屬掩埋廠)、
- 100% 轉投資 吉衛(乙級;固化物專屬掩埋場)、
- 100% 轉投資可寧衛投資公司 (大陸投資)、
- 29% 轉投資蘇伊士環境資源 (廢棄物焚化與物化處理)、
- 25% 轉投資中衛環境資源 (事業廢棄物媒合平台)、
- 20% 轉投資中台資源 (廢光源、電子廢棄物回收再利用),
主要產品
廢棄物的清除與處理
公司的主要業務範圍包括:有害重金屬污泥廢棄物固化清理、有害重金屬鋼鐵業集塵灰固化清理、有害重金屬都市垃圾焚化爐飛灰固化清理、有害石綿廢棄物固化清理業務、棄置場址與土壤地下水污染控制場址整治業務,營業項目雖然看起來有點複雜,但商業模式其實就是 3 個環節:
- 評估、收取廢棄物
- 過濾、處理、再利用廢棄物
- 掩埋廢棄物
營收結構
廢棄物掩埋佔 63%
2021 年產品營收比重:
- 廢棄物固化與開挖佔 21.8%
- 廢棄物掩埋佔 63.7%
- 廢棄物清運佔 3.4%
- 紙業銷售 10.1%
可寧衛去年跨足廢紙回收,預計 2022 年將挹注營收 9-10 億元。
生產營業據點
台灣為主,2 座掩埋場
可寧衛有 2 座掩埋場,其一為大寧掩埋場,2017 年開始啟用,主要為一般廢棄物掩埋,占地 11 公頃,總容積量為 150 萬噸,許可處理為 30,000 噸/月,稼動率降低後預計尚可使用 15 年;另一座吉衛固化物掩埋場,自 2015 年啟用,主要以有害事業廢棄物掩埋,許可處理量為 24,000 噸/月,目前僅剩 1-2 年時間可使用。
至於申請了 6 年,至今都還沒通過的馬頭山,是可寧衛的「第9座」事廢掩埋場,目前二階環評也因環保持續抗議而暫緩,仍是公司的痛處。
銷售地區與客戶
主要服務台灣企業
可寧衛的營收 100% 都來自台灣,可說是一間純正的內需股,主要客戶分兩大類:
第一類為製程客戶
如鋼鐵廠、焚化爐、電子公司、汙水處理廠等,在生產過程中排放出來的廢棄物;其中又可分為 2 小類:
- 有害事業廢棄物處理:包括台塑、華新麗華、唐榮不鏽鋼、南亞、台灣電力公司、縣市環保局、河川局、國有財產局。
- 一般事業廢棄物處理:約有 500 家客戶,包括中油、中石化、台船、中鴻、友達、燁聯、縣市環保局、河川局、國有財產局。
第二類客戶為汙染清理客戶
主要處理非法棄置場址與關廠及土水法列場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