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阿凱是個勤勉的上班族,
在辛勤工作好一段時間後,
終於累積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他開開心心的跑去開了個不股票交易帳戶,
某天他的營業員撥了通電話給他,
跟他說OO公司獲利前景良好,
建議阿凱可以留意,
當阿凱得知OO公司股票價格已經到 1XX 元時,
就跟營業員說,
這股票好貴,我不要買高價股!」
但這麼做...真的好嗎?
(贊助商廣告)
假設我們可運用的投資資金是 300 萬元,
你可以購買 150 元的股票 2 張;
自然也可以購買 50 元的股票 6 張,
但無論你的選擇如何,
你購買股票的成本都是 300 萬元!
當 150 元與 50 元股票均上漲 10% 時,
你的獲利都是 30 萬元,
換句話說,
不管購入時的股價高低,
股價未來是否能持續上漲才是重點!
若將標的物換成腳踏車或其他電器用品,
若是在預算允許的狀況下,
相信大家都會優先考慮單價較高的產品,
因為羊毛出在羊身上,
能在市場上賣越高價,
就表示產品越迷人與高級。
同樣的,若市場願意長期給予某間公司
超過 100 元以上的高股價,
就表示市場已經認同該公司是一家
可以為股東獲取良好報酬的績優公司。
就像你願意付出更多的金錢,
來購買大金與日立的冷氣,是同樣的道理。
巴菲特曾說過:
「不要以價格決定是否購買股票,
而是要取決於這個企業的價值」。
投資人該思考的癥結,
不在於股價現在有多貴,
而是該公司的真正價值為何?
更精確的說法則是:
究竟要如何利用公司「現在」的財務數據
來「預估」公司的未來。
關於這個問題,巴菲特的解答是:
「判斷一家企業的價值,
一半是靠科學研究,
一半是靠藝術上的靈感。」
我們或許永遠無法達到股神渾然天成的藝術靈感,
但是絕對有辦法找出「科學」的方法,
來計算公司的價值—以股價做為計價單位。
而當公司真正的價值
與現在的股價間存在誘人的距離時,
就是投資人該貪婪的時刻!
想成功縱橫股市,
不應該拘泥於表面現象,
而是做足事前功課,
下好離手!
本文由 Dolin66 授權轉載,原文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