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望經濟衰退風險,四大指數全數收黑
昨(3)日由於美國12月Markit製造業PMI終值僅錄得46.2,雖符合市場預期,低於前值的47.7,加上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Kristalina Georgieva預計全球有高達1/3地區將步入衰退,仍加重市場對於衰退的觀望,進一步去尋求Fed調整升息步伐的可能,並等待本週大、小非農、薪資、工作職缺等相關數據,是否顯示勞動力市場降溫,令Fed得以在對抗通膨的同時保有貨幣政策彈性,美股四大指數全數收黑。跌幅介於0.03%~1.23%。
將公布FOMC利率會議紀要,押寶續鷹美元收復月、年線
昨(3)日美國12月Markit製造業PMI終值僅錄得46.2,續處低迷,加上Fed前主席Alan Greenspan於昨(3)日直言,「FOMC在2022年大舉升息後,美國爆發經濟衰退將是「最有可能」出現的結果。儘管最近 2 份月度調查顯示,消費者物價指數出現減速,但『並不認為』這足以成為聯準會轉向以避免溫和衰退的理由。」雖然前Fed紐約分行總裁 William Dudley出面表示「美國經濟衰退有可能發生」的同時,亦提及「可能不會出現嚴重放緩。」但由於市場等待將公布的FOMC利率會議紀要,在通膨距離Fed目標2%仍然相去甚遠的背景下,短線維持鷹聲的機率相對較高,令美元指數出現買盤卡位,昨(3)日終場收漲0.88%,順利收復年線、月線與短均,並審慎等待本週重點經濟數據作為後市風向球。
英國鐵路不足2成維持運轉,罷工持續利空Q1經濟表現
昨(3)日英國12月製造業PMI錄得45.3,高於市場預期與前值的44.7,但扣除2020年新冠疫情的首2個月,是2009年5月以來最低,且為連續第5個月低於50,對此,機構坦言,主受新訂單流入減弱,產出以過去14年中最快的速度之一收縮。並且國內需求疲弱的同時,海外新訂單亦進一步明顯下跌,加重新業務減少所帶來的觀望,經濟疲弱也令製造商失去出口合同,加上英國脫歐導致航運延誤和成本提高,有出現部分歐盟客戶到其他地方採購的跡象,不過較佳的是,通膨壓力降至2020年底以來低。而2023/01持續延燒的各行業罷工大事件部分,全國鐵路、海運和運輸工人工會(RMT)將於1/3~4、6~7舉行罷工,代表火車司機的Aslef工會表示,成員將於1/5罷工,救護車工作人員將於1/11、23罷工,同樣不利於經濟前景。其中,值得留意的是,全國鐵路、海運和運輸工人工會(RMT)與代表火車司機的Aslef工會,接連罷工,導致約有一半的英國鐵路線被關閉,能夠維持運轉的線路只剩不到2成。而RMT秘書長Mick Lynch直指,英國政府雖想促成協議,但並無實質行動,而英國政府持續抱持「無力為公共部門員工提供與通貨膨脹相匹配的加薪」的既有立場,並不利於罷工結束,昨(3)日英鎊/美元於未能站穩5日線後出現部分觀望賣壓,終場收跌0.69%,短線罷工續為焦點,而英國央行(BOE)面對高通膨、罷工、能源、經濟衰退等四方困境夾擊,是否會在1Q23結束升息步伐,亦成為資金風向球。
歐洲央行管委預期2次大幅升息,歐元不敵美元轉強回測年線
昨(3)日,德國12月季調後失業人數錄得-1.3萬人,低於市場預期的1.5萬人,前值的1.7萬人,德國12月季調後失業率錄得5.5%,低於市場預期與前值的5.6%,德國12月CPI月率初值錄得-0.8%,低於市場預期的-0.3%,與前值的-0.5%,德國12月CPI年率初值錄得8.6%,低於市場預期的9.1%,與前值的10.00%,德國12月調和CPI月率初值錄得-1.2%,低於市場預期的-0.50%,與前值的0.00%,德國12月調和CPI年率初值錄得9.6%,低於市場預期的10.7%,與前值的11.30%,而德國聯邦政府為減輕消費者的負擔,在2022/10/01~2024/03/31期間內將天然氣的加值稅稅率由原先的19%降至7%,暫時緩解德國民眾入冬生活成本危機,也連帶令通膨數據錄得9.6%,為2022/08以來低,只是,通膨降至個位數,德國2022年底食品價格走揚仍令貧困家庭持續面臨生活壓力,並有工資、通膨惡性螺旋出現的風險,雖然德國央行預期2023年CPI年增率將保持在7%以上,但同樣示警經濟環境變數大,不應把單一數據解釋成趨勢,歐洲央行管委Martins Kazaks則預計未來2次在2月、3月的會議仍將大幅加息,並同時表示,隨通膨降至2%的恰當利率水準,必要時升息步幅可能會縮小,同樣強化市場普遍認為主要經濟國家央行希望通膨回落至2%目標的預期,故短線經濟數據如顯示經濟面仍有韌性,仍將帶動升息預期,只是美元指數收復年、月線與短均,限制歐元/美元多方力道,歐元/美元昨(3)日終場收跌1.07%,一度回測年線。
美元美債走勢分歧,金價接手避險地位續沿5日線上攻
金市上,「通膨、貨幣政策」仍為中長線多空的兩大施力點,而大環境上如同先前提及,通膨出現觸頂回落跡象,亦令部分市場預期Fed考量經濟的背景下,無法維持無止盡的升息步伐,只是如同歐洲央行管委Martins Kazaks言論中提及歐洲央行(ECB)對於通膨目標設定仍落於2%,持續強化先前「2023年度通膨回落至2%不易,令Fed維持高利率環境」的共識,加上英國、歐洲衰退觀望續存,縱然美元指數反彈收復年、月線與短均,但10年期美債殖利率昨(3)日終場收跌3.21%,失守關鍵季線防守位置與之互抵,昨(3)日黃金/美元在美元收紅的背景下仍得以續強,終場收漲0.86%,以1,839.55美元/盎司作收。後市仍延續先前看法,金市、美元避險地位換手後,本週重點落於經濟數據,與次月的利率會議,而中國為全球黃金最大消費國,中國宣布2023/01/08開放陸客出國一事未改,顯示中國無法回歸封控時代,將持續利於金市多方消化前壓,現階段市場持續評估確診峰值落於1月春運前後,鄉村地區落於1月底,故同樣維持先前「中國疫情確診短線難免影響勞動力市場,但長期普遍樂觀看待解封利於產業復甦前景」的看法。
全球經濟衰退觀望,美油、布油雙雙測頸
油市上,雖然先前提醒「農曆春運後可能出現峰值」,有利焦點於消化疫情爆發的利空後持續轉往供應鏈復甦,只是美國12月Markit製造業PMI終值,以及Fed官員、IMF(國際貨幣基金)、Fitch Ratings(惠譽)陸續表示經濟無法排除衰退風險,加上先前提及應留意中國經濟數據部分,中國12月財新製造業PMI錄得49,雖高於市場預期的48.8,但仍低於前值的49.4,顯示中國白紙革命雖於2022/11月陸續開花,並於爆發後中國於12月陸續放寬防疫封控,同時導致疫情爆發,引發短線勞動人力缺口,確實仍有影響,而現階段對於確診峰值預期普遍落於1月春運至底,導致油市先前持續反應中國解封需求憧憬後,於昨(3)日出現部分獲利了結跡象,美油、布油分別收跌4.03%、4.25%,雙雙回測12/25前高支撐;仍延續先前看法,短線英國聚焦罷工潮,中國1月份持續留意醫療資源負荷消息,1月確診峰值陸續出現後,2月份焦點轉往供應鏈復甦。中期格局重點仍落於英、歐、美經濟數據,以及疫情爆發後,中國經濟數據是否陸續回溫(無明顯衰退則進一步利多油市),長線上「各國當局政策方針仍把通膨列為首要問題」不利於油市多方動能,技術面上續以百元大壓為長線關鍵分水嶺。
營收低基期+復甦前景,Wynn Resorts、Las Vegas Sands雙雙向上跳空
S&P500 11大板塊跌6漲4平1,通訊服務、房地產2大板塊終場分別收漲1.29%、0.38%,表現較穩,能源、資訊科技2大板塊終場分別收跌3.51%、0.95%,表現最弱。成分股中Newmont、PayPal分別收漲5.04%、4.72%,表現最佳,Tesla、APA Corporation分別收跌12.24%、6.56%,表現最弱。值得留意的是,先前一再提及,中國放寬防疫,將持續利多博奕股,但2022/12/26因2班自中國飛往義大利的航班中,第一架航班的92名旅客,有35人是陽性,比例約38%;第二架航班上的120名旅客,有62人是陽性,比例高達52%,亦即過半旅客都感染了COVID-19,導致義大利當局於12/28緊急宣布對所有來自中國的旅客都必須進行快篩,也令世界各國持續嚴防中國1/8開放陸客出國旅遊可能導致自家境內病毒株有再度變種風險,陸續出台入境舉措,只是,縱然世界各國嚴防,於港澳因政權因素,無此問題,縱然美聯社於前(2)日在報導指出,澳門預期,中國12月放寬防疫管制後,旅遊業將迎接曙光,卻因澳門要求出發前的PCR陰性證明,中國感染新冠肺炎人數大增的背景下,仍導致遊客仍無法進入澳門,而先前疫情影響,2020年澳門博弈業營運僅存75億美元,年減8成,2021因疫情趨緩,澳門賭場營收回升至108億美元,2022則續受疫情與封控影響,僅存53億美元,只是主要影響人流為封控政策,對比先前各國開放之前,疫情確診爆發為必經過程,確診帶來的影響為短空長多,雖然就警方數據顯示於2022/12/23~27遊客日均量落於8,300人,跨年夜當日為2.81萬人/日,但對比疫前遊客日均量10.8萬人,加上疫情+封控導致2022營收基期低,仍有利於營收後市表現,Wynn Resorts、Las Vegas Sands昨(3)日雙雙向上跳空開高,終場收漲3.81%、2.62%。尖牙股漲多跌少,其中Meta漲幅3.66%,Amazon漲幅2.17%,Netflix漲幅0.02%,Apple跌幅3.74%,Alphabet漲幅1.01%。
供應鏈減產引觀望,Apple股價續探波段低
道瓊成分股漲多跌少,其中Boeing、Walt Disney終場分別收漲2.57%、2.40%,表現最佳,Apple、Chevron終場分別收跌3.74%、3.06%,表現最弱。其中,市場焦點落於Apple,由於全球央行維持升息情況以對抗通膨的經濟環境基調於2023續存,加上通膨高漲,加大民眾生活負擔以外,也同時不利消費環境復甦,並且日本五大報之一的《日本經濟新聞》引述多家Apple零組件供應商消息,於報導中指出供應商表示,Apple基於消費市場需求疲軟,告知多家供應商第一季減少 AirPods、Apple Watch 和 MacBook 零組件生產,只是市場已審慎看待消費電子產品既有的庫存去化問題,減產消息連帶加重觀望,導致Apple股價未能站穩5日線後出現停損賣壓,終場收跌3.74%,失守12/28前低。費半成分股漲多跌少,Amkor、IPG Photonics終場分別收漲6.21%、1.92%,表現較佳。Monolithic Power Systems、Marvell終場分別收跌3.01%、2.83%,表現較弱。
電、金、傳三方穩紮馬步,加權小跌24.99點
昨(3)日美元指數終場收漲0.88%,再度搶回年線上方,相對引起新台幣多方觀望,而市場較為關注的台積電ADR昨(3)日終場收跌0.62%,5日線、10日線仍有待站穩,亦相對限制台股多方情緒,今(4)日加權早盤電、金、傳全數開低,但隨電子強彈收斂跌幅,並且金、傳撐場多方,隨後港股開高走高,陸股亦於開低後立即翻紅,再度提振加權多方情緒,只是,台積電(2330)開低翻紅後無力撐場,午盤再度翻黑終場收跌0.77%,仍為空方重點壓盤重心,而鴻海(2317)、聯發科(2454)、南電(8046)、聯電(2303)等電子權值多方熄火,縱然有旭準(6409)、大立光(3008)、友達(2409)、南亞科(2408)等出現部分買盤點火,電子翻紅後多方力道未能延續導致平盤得而復失、連帶令非金電落入震盪,僅金融於午盤後出現買盤點火拉抬,加權指數終場收跌24.99點,以14,199.13點作收,成交量1,610.12億,勉力收於5日線上。3大類股指數僅電子終場收跌0.37%。29大類股指數漲多跌少,造紙、貿易百貨2大類股指數終場分別收漲1.84%、1.26%,航運、半導體2大類股指數終場分別收跌1.69%、0.63%,表現最弱。OTC櫃買指數中,千金股信驊(5274)、力旺(3529)終場分別收漲0.86%、0.72%,主守多方,加上寶雅(5904)大漲8.50%,遊戲股龍頭鈊象(3293)亦有買盤點火,終場收漲2.42%,電子紙龍頭元太(8069)盤中一度大漲3.23%,令OTC櫃買指數盤中漲幅一度擴大至0.81%,但元太(8069)買盤力道未能延續,漲幅收斂並於尾盤翻黑收跌0.29%,令OTC櫃買指數回吐盤中戰果,終場收漲0.51%,但仍順利穩於半年線上。
延伸閱讀:《榮成:「2月大陸疫情趨緩有望恢復全產全銷」》
《POYA Beauty搶拓年輕人客群,寶雅重返多頭》
(券商軟體)(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法人動向】
三大法人合計:-42.50億元
外資:-55.93億元
投信:+7.59億元
聯詠(3034)Q4有望挑戰財測高標,投信連7買
權值股部分,隨市場進入傳統淡季,以及消費性需求受大環境影響尚未復甦,南電(8046)12月合併營收達57.44億,月減3.54%,年增17.03%。受益ABF載板的高成長,以及高值化產品比重提升,4Q22合併營收達177.04億、季增2.96%、年增19.83%,單季營收創歷史新高。而在產品組合持續優化,以及生產良率、效率不斷提升的背景下,1~3Q22稅後淨利142.65億、年增103%,EPS 22.08元,1~3Q22獲利已超越歷年全年表現。南電(8046)先前曾提及,雖然PCB進入傳統淡季,但ABF需求仍保持強勁,預期到1Q23都是維持滿載生產,BT先前受到消費力道不振影響,但隨著TV、記憶體等產品漸漸有急單出現,預期消費性離底部已不遠,整體來說持續看好IC載板需求,因此公司2023年產能擴充將如計畫進行。並且樹林廠一期、昆山廠二期均在3Q22開始投產、4Q22出貨,預計1Q23正式量產,樹林廠二期原訂1Q24投產,公司也有規劃力拚提前量產。但股價並未受到營收利多激勵,開低未能站穩5日線後賣壓再度出籠,終場跌幅擴大至4.29%。由於電視面板價格2022年9、10月已有觸底跡象,加上電視市場4Q22開始有急單湧現帶動大尺寸驅動IC需求,面板驅動IC(DDI)指標股聯詠(3034)拿下訂單有利於4Q22在大尺寸驅動IC出貨表現季增,雖然當時聯詠(3034)並未給予正面回應,僅表示4Q22看法樂觀,但營收表現自2022/10、11有陸續回升跡象,11月合併營收達77.79億、月增13.2%,為近5個月以來新高,累計10月、11月合併營收為146.51億,而先前財測預期4Q22營收區間落於188~200億,季增減區間落於-3.9%~+2.2%,以200億作為計算基礎,換算12月營收只要超過53.49億,便能達成區間高標;而市調機構集邦科技(集邦TrendForce)預期,1Q23監視器面板出貨量恐將持續下滑,只是隨著庫存回復至健康水位,2Q23出貨量可望回升,進一步強化市場對於電視、監視器等市場庫存調整陸續步入尾聲的憧憬,並且,OLED、觸控面板驅動IC(TDDI)、大尺寸DDI(LDDI)庫存已明顯減少,隨客戶需求加溫將有利1Q23營運,今(4)日股價開低後再度浮現買盤點火翻紅,但逢年線壓力,終場僅收漲0.3%。
延伸閱讀:《營運落底信號浮現,瑞鼎全年EPS上看5股本》
《聯詠:「對Q4營運看法相對樂觀」,股價重登月線》
(資料來源:籌碼K線 菜圃股倉製圖)(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歐盟、印度相繼統一Type-C接口,祥碩(5269)續領族群表態
族群部份,儲能重電再度強勢表態,華城(1519)強攻漲停,中興電(1513)亦於盤中一度大飆7.35%,連帶帶動再生能源、太陽能族群受買盤青睞,如樂事綠能(1529)、盛達(3027)、亞力(1514)、森崴能源(6806)、大亞(1609)、上緯投控(3708)皆有買盤著墨,此外,造紙、Type-C、驅動IC、矽智財皆有多方點火,其中,Type-C族群除歐洲議會已預告2024年底在歐盟境內實施統一充電規格使用USB-C的政策,印度標準局(BIS)也跟進宣布,2025/03起,只要是在印度販售的行動裝置,也必須採用USB Type-C接口,今(4)日族群多方仍由祥碩(5269)領軍表態,由於個人PC生產鏈自2Q22開始下修產能,至今雖然OEM廠手中庫存水位仍高,但最糟時間已過,預計2Q23庫存去化可以告一段落,且下游板卡廠4Q22庫存調整接近尾聲,出貨量會有望在1Q23有所回升,而祥碩(5269)為超微(AMD)平台打造的600系列晶片組,包括採雙晶片版本的X670/X670E,以及600系列晶片組,出貨會在今年逐季回升,加上USB 4主控端控制IC及Thunderbolt 4晶片組也都準備量產,可望隨著Intel及AMD的新處理器平台出貨放量而明顯回升,祥碩(5269)股價開低站穩月線後獲多方點火,終場大漲5.04%。個股部份,精測(6510)12月份合併營收達3.43億元,月減10.3%、年減18.9%,4Q22合併營收11.46億、季減6.7%。2022全年合併營收達43.89億,改寫歷史新高,年增3.5%。精測(6510)指出,全球景氣低迷影響至半導體產業端,12月份營收亦反映產業淡季水準,然而,該月份的產品分佈已可看出5G智慧型手機終端新旗艦機種、HPC晶片的需求增溫,因此帶動單月份探針卡營收占比回升。整體營收結構來看相關應用,包括次世代5G智慧型手機應用處理器(AP)晶片進入工程驗證、毫米波(mmWave)射頻(RF)晶片探針卡需求增加、SFT(System Final Testing)產品持續出貨以及HPC晶片之探針卡訂單回籠。展望2023年,精測(6510)指出,全球總體經濟面臨地緣政治、高通貨膨脹、庫存調整等經濟不明因素衝擊,但諸多應用如AI、AR/VR、物聯網(IoT)、車用、HPC、5G及智慧醫療等都需要依賴半導體技術的進步來啟動更多的創新,因此對於未來營運展望仍抱持相對樂觀態度看待。今(4)日股價開高持續於5日線上震盪,終場收漲0.95%。
延伸閱讀:《庫存跌價2023有望回沖,群聯收復月季線》
《接獲Amazon訂單,世芯-KY投信連3買》
(資料來源:籌碼K線 菜圃股倉製圖)(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快速小結
整體而言,除美國公布的PMI數據低迷導致觀望以外,Fitch再次下調2023年全球GDP年增預測至1.4%,美國也下調至0.2%,中國大陸下調至4.1%,以反映各國升息對抗通膨,以及大陸房市前景不明,對於經濟影響持續浮現,基本面上,昨(3)日提及壽險業每年12月大多是業績競賽月,保單成本原就沈重,加上當月新台幣兌美元繼續升值、台股及美股回跌、債券殖利率反彈、升息,而金管會昨(3)日公布,防疫險最近一周增賠40億、2022年累計共理賠1,693億元,是當年收取保費37.2倍。疫苗險近一周增加理賠近4.5億元,累計理賠額423.3億元,也是2022年已收保費的41.6倍,合計廣義防疫保單2022年理賠破2,116億元,並不利於資金於農曆年前形成電、金、傳三方良性輪動格局,並且,中經院昨(3)日發布台灣2022年12月PMI僅錄得43.7,月減0.2個百分點,並為連續第六個月呈現緊縮(50以下),同時為創編以來最快的緊縮速度,同樣不利於加權多方氣勢。加權指數終場收跌24.99點,以14,199.13點作收,成交量1,610.12億,勉力收於5日線上,預期多空焦點仍持續落於半年線攻防,季線則不宜跌破,短線上市場普遍聚焦台積電(2330)、大立光(3008)於1/12日召開的法說,先前投信作帳題材也陸續浮現結帳減倉情況,反彈格局雖尚存,但半年線失守仍宜適度減倉或停損,前段漲多族群宜留意追高風險,於操作部分仍可擇優布局,但破線同樣應嚴守停損。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可以追蹤我的粉絲頁《菜圃股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