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作者:陳薪智
創業,沒有一個打包票賺錢的捷徑,
更不是一套必然成功的方程式,
即使創業者天資聰穎,
在求學過程一路脫穎而出,
建中、台大法律畢業的林昱丞誠實坦言:
創業真的沒有想像中容易。
接下去看看...
(贊助商連結...)
2009年創立100%台灣茶葉品牌「京盛宇」,
主打紫砂壺現泡茶飲特色,
價位帶比市面手搖茶貴一倍。
創業至今晃眼6年,
各種危機、曙光、甜頭、轉型,
對林昱丞來說有時苦澀難捱;
有時香甜回甘,創業如飲茶冷暖自知。
如今京盛宇全台有5間實體門市,
專注鞏固品牌根基,
每月總營業額是當年第一間店的10倍。
高中那杯台灣茶,
奠定日後走上泡茶創業路
時間倒轉回到當年自己愛上台灣茶的那個午後,
還是高中生的林昱丞,
第一次品茗梨山烏龍的溫潤、回甘,
心頭烙印的滋味,
至今他回想當時口齒散發的茶香,
竟也是支撐他創業一路走來最真實的記憶。
喝茶,變成林昱丞的興趣,
也成為他的生命一部分。
同儕之中,沒人有喝台灣茶的習慣,
更不會出門隨身帶茶葉、茶壺甚至是茶具。
那時起,林昱丞與茶結下不解之緣,
課業之餘鑽研各式台灣茶種,
走訪全台各家茶行,
「找茶」變成他10多年生活經驗的支線。
自己會泡茶,就想泡給身旁人喝,
這個初衷成為創業的核心概念:
「讓台灣茶的美好,更貼近每個人的生活」。
所以京盛宇想要縮短年輕一輩
接觸臺灣茶的鴻溝,沒有茶具不打緊;
不懂風味沒關係,
來京盛宇,享受一杯現泡臺灣茶,
不應該有門檻的。
創業第一關:
家人期望與個人興趣拉扯
林昱丞謙虛說,
自己是家中比較會念書的小孩,
身為老么,上頭有一對兄姊,
老一輩自然把期待灌注在他身上,
過去年代仍是文憑至上,
走醫生、律師、會計師這行,
有前途也有錢途。
然而,林昱丞從高中到大學,
不停探索自己性向,
他發現自己沒有興趣的事,
即使被勉強,只能做到及格,
卻無法達到完美。
他坦言,「大學畢業前,
想不到自己要做什麼,
但我心裡清楚知道不想走律師、法官這條路。」
為此,母親也曾動怒,
林昱丞花了一段時間才說服家人。
畢業後,林昱丞背起行囊,
給自己一年Gap Year沉澱,
馬來西亞、泰國、日本、中國,
繞了好幾個城市,
他赫然發現國外沒有一個城市賣手沖臺灣茶,
當時就想,如果有一間店,
專為客人現泡一壺好茶,那該多好?
也是這個心底聲音越發強烈,
在職場走闖一陣子,
最終選擇聆聽自己,開啟創業路。
創業第二關:
前半年燒掉500萬資本額
第一間店選擇在忠孝東路四段216巷,
那是永康街找不到店面的折衷方案,
沒想到這個妥協,
就讓林昱丞創業前6個月面臨最大危機。
昂貴的裝潢、租金、人事、行銷費,
對照不上門的消費者,
500萬資本額一轉眼消失殆盡。
林昱丞自剖,當時真的很慌,
每天想的就是如何活下去。
首先他觀察216巷客源樣貌及消費習慣,
為了吸引消費者上門,
從賣茶擴大產品線兼賣甜點,
調整營運策略企圖帶來一些客源。
但熬了2年的216巷店面,
林昱丞自知這不是品牌長久之計,
儘管後來受花博邀約,
在會館外輔以大桶裝方式賣茶,
價格壓到50~125元,
假日高峰期曾1天賣出2千瓶,
但短暫的果實不是真正甜,
林昱丞再次修正策略轉戰百貨專櫃設點。
首先在敦南誠品、
台中金典綠園道設立2個專櫃後,
旋即面臨高人潮、低購買率的棘手,
因此在經營上的行銷、教育訓練,
做足許多功夫改進,
京盛宇品牌才逐漸露出曙光,
從損益兩平到開始獲利。
給青年創業家的6項建議
林昱丞說現在回頭看自己的創業路,
跟自己那些當律師、法官的同學相比,
年薪可能還不到他們的一半,
但,就是熱情才能持續走下去。
年輕人要創業,
林昱丞提出6點思考及實務面的建議。
1. 不做會死才去做:
自己當老闆後,
才能體會到所謂辛苦的代價是什麼,
所以沒有想清楚不要隨意創業,
創業前這點先思考100次。
2. 不要為了錢創業:
很多事情比創業更容易賺到錢,
想賺大錢而創業,這不是第一優先。
3.找到產品的獨特性:
儘管原創商品、商業模式難尋,
但不要跟別人做一樣的事,
這只在瓜分既有市場,當你的商品夠獨特,
未來成功時其成果才會豐富。
4.創業要會說故事:
沒有人天生就會說故事,這靠訓練出來的,
創業第一步找資金,就需要說故事。
從身旁親戚、朋友開始,
如果連至親都無法說服,
如何打動外面投資人?
訓練自己3分鐘內,
說出一番讓人有感覺的簡報,
每位創業家都是自己公司的第一位行銷代表。
5.構思產品定位的深、廣度:
林昱丞認為創業不是想做這件事,
研究兩年就一定會成功。
許多創業者想找顧問,
但這種模式通常是公司具規模,
政策有雛型後再找顧問佐證。
如果是個人創業者,
對自身領域缺乏前瞻、遠見,
純靠顧問很難成功。
當時京盛宇在花博賺進第一桶金,
林昱丞就在思考這對品牌的長遠影響,
他走訪逢甲夜市不下五趟,
逢甲商圈跟花博一樣,
看似有商機,但隱約就感覺跟品牌調性不符。
要夠了解自己的產品本質,
逐漸修正找到最適合的市場定位。
6. 創業能量來自人生經驗的積累:
林昱丞說30歲創業,
其實是仰賴過去29年生命經歷,
所規畫出來的成品。
他在思考京盛宇如何切入市場時,
想到古人講開門七件事:
柴米油鹽醬醋茶,前六件圖溫飽,
喝茶擺在最後,意旨茶飲不是解渴的目的。
這就是過去詩書的薰陶,
才能思考到京盛宇在茶界奢侈品的定位。
最後,林昱丞引用Steve Jobs名言,
作為勉勵要踏上創業路的青年。
「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So you have to trust that the dots will somehow connect in your future.」
(在做一件創意的事,
你會用到過去生命很多很多件事情,
最後才集結成現在的你)。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CMoney編輯 / Su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