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台灣未來將進入「四低時代」
也就是「低利率、低成長、
低所得、低就業」
而且四低時代可能成為常態。
若在理財上做一些小調整
用「三層樓投資法」
就可打敗低利率並降低投資風險!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台灣兆豐金控董事長蔡友才請辭
引起金融業大震盪,
蔡友才董事長直言,
台灣未來將進入
「四低時代」
也就是「低利率、低成長、
低所得、低就業」
而且四低時代可能成為常態。
此預言若成真,台灣民眾可真要提高警覺,
做好規劃,免得重蹈日本失落 20 年困境。
目前全球榮景,主要靠資金堆砌,
但寬鬆貨幣政策效用遞減,
似乎已帶不動經濟成長。
例如,日圓已經採取負利率、
日本 5 年公債殖利率已經跌到負 0.23%
日本QE每年仍有 80 兆日圓規模,
但灑這麼多錢之下,日本去年第二季、
第四季經濟成長率,仍然出現負成長。
顯示即使資金寬鬆,但投資不足、
薪資成長不足、民眾不敢消費,依然帶不起經濟動力。
台灣四低時代來臨
台灣目前也出現類似情況,
利率水準雖不至於進入負利率,
但在央行降息趨勢下,
目前郵局一年期定存利率降至 1.12%,
銀行一年期定存也跌破 1.2%
符合低利率時代。另外,
主計處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 1.47%
但許多研究機構也擔心,可能保 1% 有困難。
根據主計處統計
2015 年民眾經常性月薪資平均為 38716 元,
與 2000 年 33953 元相比, 15 年來漲幅僅 14%
平均一年漲幅不到 1% ,顯示低所得成長。
雖然台灣失業率低可堪安慰,
但今年 2 月失業率為 3.95% ,已經有逐漸攀升現象,
也需要提高警覺。此外,許多統計顯示,
台灣年輕人找工作較困難,薪資水準也偏低,
這才是隱藏危機。
雖然我們面對的是「四低時代」,
但若在理財上做一些小調整,
就可以大大改善財富窘境,
也可降低大環境風險帶來的衝擊。
該怎麼做呢?前幾年我寫了一本書【藏富】,
其中就提出了「三層樓投資法」,
一個簡單的資產配置觀念,
但卻可打敗低利率並降低投資風險。
三層樓投資法,讓你安心理財
簡單來說,
就是用蓋大樓的觀念來管理手上資產。
假設有 100 萬元資金,你可以這樣分配。
一,第一層樓求安穩,
占比 40 %, 40 萬元。
大樓地基一定要穩。這部分可以買定存、
儲蓄險、年金險、全球型債券等產品,
以及少部分高收益債券基金,著重於保本以及穩定收益。
二,第二層樓求提高收益,
占比 30 %, 30 萬元。
這部分以投資股票型產品為主,
但必須以定時定額方式投資,分散市場波動風險,
至少分散 3 年為目標,
也就是一個月投資金額不超過 1 萬元。
投資市場可包括個別股票,或是全球各國股票型基金,
最好以美股、亞洲區股票、台股為主,波動性大,
且長期趨勢成長,其他市場則要經過研判,
選擇較適合的時點進場。
三,第三層樓賺短線機會財或危機入市,
占比 30 %, 30 萬元。
這部分資金大多數時間以現金持有,
等到出現股市大暴跌時,可以進場搶波段反彈機會,
不過,此適合有能力做短線趨勢判斷的投資人。
若不擅長者,可以在出現全球性金融股災時,
再進場投資股票型產品,可以發揮低檔布局效果,
等到股市回穩之後,再分批落袋,回到現金部位。
三層樓投資法,就是簡單的資產配置,
由於全球金融市場波動性大,更適合以多元資產組合,
來因應複雜的市場變動,但同時也可打敗低利率困境。
簡單的做法不簡單,重要的是,你有沒有好的執行紀律。
在這種「四低時代」
只能靠自己投資理財
用三層樓來配置資產
簡單又安全
(以上為個人看法,不作為投資建議,投資人請自行判斷投資風險)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歡迎加入臉書粉絲團
林奇芬相關著作
1. 新書「第一份收入就投資:30 歲存百萬,40 歲領雙薪」
2. 「窮人追漲跌,富人看趨勢投資前你一定要懂的 10 個指標」
3. 「藏富 - 我用基金賺到一輩子的財富」
4. 「治富 - 社長的理財私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