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媽媽被告知孩子在學校偷錢,
這個媽媽的舉動嚇倒眾人。
無論什麼時候,爸媽始終是孩子堅強的後盾,
當爸媽也不再相信孩子時,
那麼可能就是家庭的悲哀。
「你的兒子在學校偷了王老師1000塊!
他已經承認,警察已經到場……」
當她在上班時接到老師的電話時不敢相信。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無論孩子做錯了什麼,不要打罵我的孩子,
等我到了再處理!」
然後要求老師將電話給孩子聽。
孩子哭著喚了一聲「媽媽!」,
媽媽說:「孩子,不用怕,無論什麼事情,
媽媽始終是你的後盾,媽媽馬上到!」
當她騎著單車趕到學校老師辦公室時,
門前停了一輛警車,裡面兩個警察神色凝重,
一旁還站著兩位老師以及年長的學務主任。
一位女老師聲色俱厲地跟孩子的媽媽說:
「你的兒子今天早上在我抽屜拿了1000塊,
他已經承認,你看怎麼處理吧!」
她沒有理會老師,而是去找自己的孩子,
孩子正坐在地上渾身顫抖,小衣服髒兮兮,
淚痕沾滿了臉頰,她走過去抱住了孩子。
「媽媽,如果不是你的那句話,
我可能已經爬上樓頂了!
他們要抓我坐牢,我好害怕……」
「兒子,跟媽媽說實話,媽媽相信你!」
兒子搖頭說「沒有」。
安撫了孩子後,這個媽媽站起來說
「我相信我的兒子,他說沒偷就沒偷!」
孩子感激地看著媽媽。
女教師瞪眼睛,她大概在嘲諷「慈母多敗兒」,
冷笑說:「他剛自己承認的!」
「那你說說孩子是怎麼承認的?
還有,偷了的錢在哪裡?
拿出孩子偷錢的證據呀?沒找到證據卻抓孩子,
警察也不會這樣辦事!」
一旁的警察聳聳肩說:
「的確是沒找到證據,但孩子自己承認了。」
女教師不耐煩地將審問孩子的經過說了一遍,
這個媽媽轉過頭問孩子:「老師說得對嗎?」
孩子搖頭,「老師從早上就沒讓我上課,
他們還叫來了警察,我好害怕,
老師跟我說承認了就可以回家……」
女老師的臉變綠了,沒有吱聲。
「威脅利誘的審問,這叫審問嗎?
我還要告你誹謗呢!」
這個貧窮的騎單車的
瘦弱女人不知哪裡來的勇氣
竟然無視所有人,
大搖大擺地帶著孩子回家了。
或許在孩子面前,
每個媽媽的舉動都是不可理喻的!
回家的路上,孩子感激地緊摟了媽媽,
「媽媽,謝謝你給了我力量!」
剛回到家沒多久,
學務主任打來電話說老師丟失的1000塊找到了,
是那個女老師自己無意中
將錢放到了另外一個抽屜,自己卻忘記了。
雖然這件事情仍然讓孩子心有餘悸,
但是媽媽的做法讓他揚眉吐氣,
走在校園內腰板也直了,
因為母親給了他無比的安全感和勇氣。
直至成年後還一直記得這瞬間的溫暖。
時常有粉絲媽媽苦惱地留言,
問為什麼她的孩子有偷錢的習慣,
但卻是越打罵越偷,並且越偷越多?
答案來源於「信任」二字。
很多孩子幼年時期都有過偷竊的行為
大多數情況下是因為孩子不知道這是「偷」,
也不知道這是錯誤的行為。
但如果父母在孩子出現偷竊行為時就打罵懲罰孩子,
給孩子貼上「小偷」的標籤,
無疑是給了孩子一種陰暗的心理暗示,
他們因為父母的責罰而憤怒,自尊心受傷,
父母與孩子之間建立起的信任感也瞬間崩潰,
更可能會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
「你說我是小偷,那我就繼續偷給你看!」
最近看到一對父子的遭遇,結果讓人深思……
這個孩子很調皮搗蛋,也經常被老師批評,
老師每次批評完之後還要告訴孩子的爸爸。
爸爸非常氣惱,每次老師告狀後,
爸爸都對放學回家的孩子採取懲罰措施,
比如:不准喝酸奶,不准玩玩具,
也不准看電視,而是被罰站在牆角。
當孩子在某天突然暈倒後被醫生檢查竟出白血病,
孩子說在學校也經常因為不舒服睡覺,
爸爸責怪為什麼不早告訴父母,
孩子的回答讓爸爸羞愧,「你跟老師是一夥的。」
看看作為父母的我們,
是如何讓孩子漸漸對我們失望的?
當寶寶在嬰兒床上,
哇哇大哭著找媽媽抱抱尋找安全感時,
大人看到的只是寶寶的嬌氣;
當寶寶因為玩耍將衣服弄濕、弄髒,
迫不及待地告訴我們他很快樂時,
大人看到的只是髒了濕了的衣服;
當孩子因為在牆上門上塗鴉,
高興地跑過來跟我們分享他的成果時,
大人看到的只是被糟蹋了的牆和門;
當孩子不想跟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
轉過頭向我們尋求幫助時,
大人看到的只是孩子的吝嗇和小氣;
當孩子將不理想的成績單遞給父母,
滿腹沮喪慚愧地套拉著腦袋時,
大人看到的只是孩子的懶惰和不努力;
當孩子跟異性朋友聊電話,
肆無忌憚地聊著各種話題時,
大人看到的只是孩子青春的騷動;
當孩子偷偷寫日記,
將所有的喜怒和憂傷排解在字裡行間時,
大人看到的只是孩子的刻意隱瞞……
事實上,並不是孩子天生不信任大人
而是當孩子將一顆純潔的心託付給父母和老師時,
卻被傷得血跡斑斑。
孩子們在父母的
開玩笑、捉弄、責罵、教訓、不尊重、不相信中
一點一滴地失去了對大人的信任,
慢慢地孩子也向大人封閉了自己的真心,
甚至穿起了盔甲對抗大人。
當父母在哪天發現孩子
沒跟父母分享任何的人和事時,
我們在孩子的內心裡已經被悄悄「清理」了。
爸媽們,
請嘗試從小選擇信任孩子而不是選擇信任別人。
有了信任,孩子才能像朋友一樣對你傾訴;
有了信任,孩子才會在第一時間,
毫無畏懼地向你求助;
有了尊重,孩子才會把你的信任與期待記在心上,
並且化為動力。
信任與尊重,
是親子之間最重要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