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曾幾何時 ... 碩士、博士
找不到工作的新聞 不再是新聞
似乎已成一個常態性的社會現象
於是記者為著吸睛
就會聳動的報導
諸如博士賣雞排的新聞引發輿論
對於學用落差的諸多討論
其實仔細思索這些
花超過 20 年左右讀書的碩博、士
若是學成無用武之地
對個人或是家庭是浪費生命時間
心理上的挫折 也難以言喻
對整個教育資源也是浪費
因為國家培植的人才
不能 適才適所
滿腹經綸 沒有發揮的餘地
這其實是很嚴肅、
悲哀的社會問題!
台灣 怎麼會走到這一步呢?
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
(贊助商連結)
歸根究底:這是個
「連環性」的問題!
從早年政府配合教改人士
盲目粗糙的高喊廣設大學
「讓人人有大學讀」
大學生人數激增
大學的師資不足
於是廣設 博士班
根據教育部的統計
2004 年到 2014 年之間
台灣碩、博士班增加超過 1000 所
一份內政部的統計
到 2015 年為止
國內碩、博士人口
達到 123.7 萬人 ...
雖然每年人數有減少
以增加的速度來看
3 年後將恐怕高達 150 萬人
高學歷 不再是就業的保障
求職的競爭 會更為激烈
民調也顯示:
年輕人意識到 追求最高學率
在職場上投資報酬率
並不是絕對正相關
在少子化的浪潮襲擊下
大學招生 困難
大學開始在談整併的退潮機制
所需要的師資相對地逐年減少
於是很多大學師資
常見 減薪、縮編 現象
目前這種供需之間的
正常趨勢 尚未取得平衡
於是流浪博碩士充斥
很多的博碩士從事的是兼職的工作
列舉台灣高教師資
3 個失衡的現象:
1. 國際人才不來台灣
台灣教授薪資
講的是「齊頭式」的平等
在全球的排名在很後面
沒辦法網羅國際頂尖優秀的人才
2. 台灣缺少優質教授
台灣優秀的教授
被周邊的中國大陸、香港
或新加坡 高薪攔截
有 人才斷層 的現象
當一個教職出缺
有幾十個博士來應徵
台灣真正缺的是優秀的教授
3. 台灣留學生銳減
台灣這幾年,高教的蓬勃發展
很多年輕人選擇
留在台灣進修 而不願出國
這會產生 近親繁殖 的現象
留學生人數大大落後
中國大陸、印度、南韓等國
進入美國頂尖學校的人數銳減
在國際競爭力的優勢也隨之遞減
目前的狀況就是:
沒那麼多大學和研究機構
吸納如此大量的博士生
所以在招生的時候 就應該區分
適合產業的專業人才
或是 適合從事教職及研究的人才
同時推動大學教師轉業訓練
將學術性的研究
轉換成 可以和企業連結的實用性
燒了 1000 億 ...
台灣卻擠不進 百大
過去 2005 年 啟動
廣被批評的 5 年 500 億計畫
10 年下來花了 1000 億
目標是要讓:
台灣的大學擠進世界 100 大
但 成效並不顯著
不如加強「產學合作」
由政府出資,讓博士後
人才到企業界工作!
例如:教育部統計,過去 10 年
生技業培植了 2000 名博士
但是 4 成未能找到工作
學用落差嚴重!
後來由科技部 每年花 3 億
篩選人才 進入企業界
政府付第一年的薪資
後來這些人在生技業的
留用率 將近百分之百
就是一個值得推廣的成功模式
同樣 5 年 500 億的金額
也可以用來補助博士後
人才到 先進國家 進修
或是與國外簽訂人才交流計畫
實質的培養 國際人才
當少子化如海嘯般的襲擊台灣
影響所及讓高等教育的大學
生源枯竭、師資過剩
還有碩博士的失業問題逐年地浮現
人才 是國家的根本
這麼多閒置的碩博士生 ...
這個問題其實已經討論了很多年了
造成這樣的現象,政府責無旁貸
各部會理當更積極主動
來運用資源 協助處理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菁英程式設計師訓練營
第三屆 熱烈招生中!
想學程式、成為工程師
卻怕自己沒基礎、學不好嗎?
別擔心!
CMoney 菁英軟體工程師戰鬥營
只要夠熱血,從0開始也能學程式!
不但全程免費,同時邀請學、業界師資
培養你的程式力,提高競爭力!
全程免費>>點我報名!
活動詳情:菁英軟體工程師戰鬥營 營隊介紹
常見問題:菁英軟體工程師戰鬥營 FAQ
有問題歡迎私訊粉專:從0開始學程式!
或是寄信到:engineertraining@cmoney.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