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如何讓孩子成為受歡迎的人?
孩子的人際關係父母都著急,
卻又不知該如何插手。
有些父母勤跑學校,送零食點心給班上同學,
送老師禮物希望幫忙關照自己孩子,
讓孩子要乖、聽話、不吵鬧,
不要惹事、莫強出頭...
其實,與其勞心勞力地幫孩子「交朋友」,
不如從孩子本身的性格培養,
讓他具備一個「受歡迎的人」該有的性格條件,
如此,人緣自然就好了!
那麼,一個受歡迎的人,
該具備甚麼性格條件呢?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讓孩子成為「高尚的人」
張秀雄爺爺自退休後,自備工具主動把台北、
新北及桃園等地約 62000 面道路的反光鏡擦乾淨,
讓駕駛人在開車時能清楚看到轉彎處路況,
以一己之力維護台灣的交通安全,
成為大家都尊重的「反光鏡守護神」。
「賽局理論」裡有一個「志願者的兩難困境」問題,
意思是說:
「必須有一個人去做一件有利於每個人、
卻很瑣碎的事。
誰做都一樣,但是如果沒有任何人去做,
那麼大家都將處於麻煩之中。」
(龐士東:《囚犯的兩難》,左岸文化)。
所以在家庭、在教室、在社會,
處處都需要一個不怕麻煩又願意為大家付出的人,
就像張秀雄爺爺,
他就是不計成本、不計時間地付出。
孩子需要學會自願舉手
理論很複雜,學習的方式卻很簡單,
若是把這個「志願者的兩難」帶到親子教育來說,
就是現代父母要讓孩子學會主動爭取沒有人想做的事,
例如在沒有「獎勵」的狀況下:
1. 看到垃圾就主動去撿。
2. 看到水槽堵塞就親手下去清理。
3. 分組報告時,就算有人偷懶,
還是樂意扛下絕大部分的責任,
無怨無悔地去完成它。
畢竟會主動幫大家解決問題的孩子是受人歡迎的。
而且養成主動爭取沒有「獎勵」的工作,
久而久之,因為熱心分擔了同學們的壓力,
漸漸地就會擁有一定的「同儕地位」與「支持者」。
另一方面,從小到大為了解決各式各樣問題,
結果學到大量的經驗和與眾不同的知識,
進而培養了個人的專長,也會成為領導和協調的高手。
展現利他行為
人是擁有並樂於展現「利他行為」的,
其潛在動機,
明顯的是因為人性的責任感與榮譽感所驅使,
而且提高個人的仁義之心,
這是會產生「陶陶然的感覺(Euphoria)」,
讓生活中幸福滿滿,
也由於能真正地幫助到需要的人,
讓自己的人生境界從此不同。
所以,如何啟發孩子不怕麻煩、
勇於承擔責任,
這是爸媽在養育與陪伴的過程,
需要用心引導的方向,
如此一來,可以鼓勵孩子走向「高尚人格」的成長路。
孩子的高尚人格該怎麼教養?
1. 主動扛起承擔:
除了「下水救溺」、「衝入火場救人」之類的
「高風險」衝動之外,
讓孩子學會主動扛起「沒有必要」的責任,
讓熱心服務成為孩子的性格特質,
讓主動承擔成為孩子的生活習慣。
2. 凡事都要先學好「做人」:
其實人生的第一要務,就是要學會「做人」,
將來在生命旅途可以得到相當多的附加價值,
這不是刻意計較得失,
而是前因後果相互為用,
認真的「因」往往就會成為真正德性的「果」,
默默為大家付出的人,
往往在未來的人生會得到旁人提供最好的工作機會。
3. 孩子未來的競爭力:
在網路時代的未來,
不負責任的人應該會越來越多,
不是他們不願意負責,
而是被網路、電玩、低頭滑手機的世界困住,
久而久之,變得無能無力來脫身,
無能為力來負責了。
培養孩子的競爭力
所以孩子學會完成爛差事以培養「問題解決能力」,
以及多做「利他行為」,
都是未來競爭力的源頭。
鼓勵孩子勇於站到團隊的前頭,
要支持孩子正在承擔的「任務」,
讓他們的競爭力,
得到更多且強度更高的磨練機會。
總之,華人父母教育孩子時,
往往怕孩子強出頭、怕孩子惹人厭,
因而壓抑孩子不准參與過多的責任,
這樣適得其反的教育,
讓孩子少在「兩難的困境」中歷練,
結果變得太單純、太保守,
反而失去了進階為社會棟樑的好機會,實在可惜啊!
小時候,這樣的同學總是受歡迎的~
讓自己的孩子也成為這樣的人!
延伸閱讀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