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從一個處處被人排擠、
瞧不起的窮小孩
到 45 歲提前攢下足夠退休金
AIA 友邦人壽台灣分公司總經理
陳嘉虎翻身的動力
來自於不斷的自我挑戰
「而且越難越好。」5 歲父親過世,
十幾歲就到養蝦場當童工分擔家計,
成長過程飽受歧視,
學生時代的陳嘉虎
就像這個世代的「憤青」,
心中總是充滿激進想法又憤憤不平。
有一天,他問媽媽:
「為什麼這個社會這麼不公平?」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沒想到傳統又認命的母親
不但沒有安慰他,
反而給他一個令人難忘的答案:
「身為一個沒有父親的小孩,
別人怎麼對你都應該要忍氣吞聲,
有本事你將來就發憤圖強。」
大三那年,
陳嘉虎到保險公司實習,
他發現保險能改善社會的不公平,
尤其是當一個家庭經濟支柱不在的時候,
可以撐起一個家,
這樣的觀念觸及陳嘉虎心裡的痛,
也與他的理想不謀而合,
於是大學畢業後,
毅然加入保險業,
到現在整整 30 年。
年年升遷秘訣
尋找工作小確幸
工作 30 年來,
陳嘉虎只待過兩家公司,
分別是友邦人壽及保誠人壽,
並在求職生涯中頻創記錄,
包括只花 12 年就從一名小助理
晉升成為一間國際保險公司業務長,
期間還一邊工作、一邊讀書,
用1年時間以全科特優成績
自美國壽險管理學院畢業,
同時他也是第一個
接受美國國際保險經理人協會
邀請演講的華人。
陳嘉虎透露自己年年升遷、
甚至曾有一年連跳兩級記錄的秘訣,
在於他總是喜歡在工作上
尋找屬於自己的「小確幸」。
像他每換一個職務,
都會問自己 3 個問題:
「我如何成為最突出的?
之前的職務最被大家公認讚賞的成績是什麼?
用了多少時間?」
然後,就把這個「記錄」列入工作目標,
並定下時間,做好超越它的準備。
每完成一個挑戰時,
就再問自己下一個挑戰在哪裡?
「當我主動尋找事業上的小確幸,
設定目標後廢寢忘食的投入,
上層(老闆)很容易就看到你,
一有升遷機會,
老闆自然就會想到你。」陳嘉虎解釋。
站在銷售第一線
挖掘保險藍海市場
2010 年,
友邦人壽
特別禮聘陳嘉虎
自保誠人壽重返友邦人壽,
整頓中國業務,
2012 年又再度借重他
豐富的亞太地區管理能力,
擴大友邦在台灣市場的能見度。
經過將近 2 年
親自站在第一線培訓人才、
演講、密集拜訪銷售,
陳嘉虎很快摸清台灣市場,
並找到友邦人壽
在台灣站穩腳步的藍海市場,
那就是以保障型商品為核心,
透過全方位的行銷通路,
包括電銷、銀行、保經代、
業務部隊協助台灣保戶拉高壽險、
醫療險、長看險等保障。
我永遠認為
只要你敢想沒有做不到!
陳嘉虎強調
友邦在台灣有 4 大堅持
堅持深耕台灣
堅持回歸保險真諦
堅持專業
堅持創造正面價值給台灣社會
在事業上積極衝刺的同時,
陳嘉虎也很努力的做好退休財務規畫,
而他的方法就是不買名牌,
能省盡量省,降低開銷,
拉高可儲蓄金額,
然後先買齊足夠的保障,
再把剩餘的可運用資金,
透過投資型保單定期定額申購平衡型基金。
靠政府及個人財務規畫
45 歲存到退休金
算一算,
他十幾年來
定期定額基金的年化報酬率高達 9%,
穩健的幫自己和老婆
存到一筆可觀的退休金,
同時還幫 3 個小孩準備好
赴美留學深造的龐大教育費。
陳嘉虎強調,45 歲存到退休金,
要歸功於馬來西亞政府
建立一個不錯的退休制度:公積金
每個月員工自提加上公司提撥的退休金,
最高可達薪資的 28%,
再加上自己的額外儲蓄,
應付退休不成問題,
但很多馬來西亞勞工
退休沒多久就把退休金花光無法養老,
很大的原因就是生了重病,
醫藥費侵蝕了退休金,
「財務規畫一定要從最核心的部分做起,
也就是先買保障,再投資。」他提醒。
陳嘉虎 30 多歲
罹患心臟疾病
前後動了多次手術
目前裝了 7 根心臟支架,
醫藥費總共花了新台幣 700 多萬元,
假設存了 2 千萬元退休金,
以每年昂貴的醫療費計算,
不到幾年可能就吃光老本,
還好他在年輕身體健康時
就幫自己買齊足夠的醫療險、
重大疾病險、壽險等保障。
「投資理財即使賺了利率、匯率
若沒有先做好風險規畫,
當風險發生時
就很容易造成更大的財務損失,
因此理財前
一定要先鎖定保險的概率(損失機率),
也就是要用最少的錢得到最大的保障。」
他直率的說。
陳嘉虎建議
做退休規畫
要先用保險做到「 3 個保」
1. 保額最高
2. 保障最完整
3. 保本保值
接下來再談投資;
若反過來,先談投資報酬率,
而不強調風險規畫,
這樣的理財方式,
就像是在沙灘上種花,
看起來很漂亮,
但是一個大浪打來就什麼都沒了。
醫療險真的很重要
很多長輩因為不了解保險
到老了才知道醫療險的好處
結果因為體檢不合格
只能自己負擔龐大的醫療費用...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