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獎紀錄片導演 楊力州:「讓小孩學會說故事。」競爭激烈的世界,孩子絕對要會的 3件事!

Jack

Jack

  • 2016-03-07 16:40
  • 更新:2016-03-07 16:49

金獎紀錄片導演 楊力州:「讓小孩學會說故事。」競爭激烈的世界,孩子絕對要會的 3件事!

(圖/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

 

紀錄片,是一種很特別的影片類型,

它沒有劇本、沒有演員、

也沒有預設的結局...

但它的真實,反而更能觸動我們的心。

 

楊力州,彰化溪湖人,

是台灣最為人所知的紀錄片導演之一,

透過紀錄片,他走進、參與了各種不同的人生。

 

「每拍 1部紀錄片,就像換了 1種工作。」

因為這些「不同的人生」,

讓他對教育改觀,

不再把「學業」擺在第一,

而要有「說故事」的能力。

 

 

用紀錄片說故事,

讓他有豐富的人生閱歷。

楊力州從 1996年,開始用紀錄片看世界,

走訪社會各地、關心弱勢和老人,

不只傳遞訊息給觀眾,也讓他閱歷很多。

 

他半夜跟著消防隊員一起衝火場;

跟馬拉松好手林義傑 征服北極;

住在養老院,記錄失智老人;

 

《拔一條河》也紀錄 88水災後,

受到重創後的甲仙小鎮,

在拔河小朋友身上,找到重新站起來的力量...

每個故事,都很有感染力。

 

(Wikipedia)

 

女兒一出生,就住進加護病房。

一直忙於事業的楊力州,

到40歲才成為人父。

 

他的女兒,出生後因為喉頭發育不全,

隨即被送進 重症加護病房。

1歲之前,為了避免被感染,

身上總是插滿大大小小的管子。

 

女兒的出生經歷,

讓他只希望孩子能健康長大。

紀錄片拍多了,看了很多社會不同的樣貌,

當然,也曾擔心孩子的「競爭力」。

 

但在女兒出生後經歷,

百般不捨的楊力州,改變了 對教育的看法。

他不要求孩子功課要多好,

只要能平安、快樂長大。

 

(楊力州 臉書)

 

用故事陪伴女兒,

把道理融入故事中。

楊力州因為拍紀錄片,

沒有辦法每天都陪在女兒身邊,

因此只要回家,

他就會說故事 給孩子聽。

 

「如果只是閱讀,那就只是單向念書。」

但其實故事,可以有很多不一樣的可能,

他把想傳達的道理,透過改編 融入故事裡,

講給孩子聽,讓他們吸收。

 

 

可以成績不好...

但「這些」能力一定要有!

這個世界改變飛快,

孩子未來的行業,

可能現在都還沒出現,

要會的,是課業之外的「能力」。

 

一、有找快樂的能力:

快樂,不是說肆無忌憚地玩,

而是學會遇到沮喪、挫折,

要如何調整,

找回生活的熱情與活力。

 

二、說故事的能力:

故事不僅可以拉近彼此關係,

也能夠賦予事物價值。

 

在這個強調「品牌」的世界,

提案已經不是企劃內容,

而是,先說個故事。

 

三、舊物新造的能力:

世界最渴求的就是創造力,

太制式的課業教學,

反而會箝制住孩子的創意。

 

讓孩子學會用舊有的故事,

重新改編,留住舊物的意義、價值,

然後給予它一個新的生命。

 

(楊力州 臉書)

 

什麼樣的孩子,

才會快樂又有成就呢?

考試分數只是一種標準,

只能看出一部分的能力,

孩子的天賦,不一定都在成績。

 

但教育的目標,

並不是「訓練」出考試機器。

而是要讓孩子,獨立思考。

 

孩子的態度,常常是從父母身上學來,

花心思在孩子身上,

讓他們了解,

該怎麼說故事、主動解決問題!

 

養小孩,

需要的永遠都不是錢,而是愛。

 

 

本文為 CMoney官方 編輯整理撰寫。

我的人生、我的選擇】延伸閱讀:

我們報導 各行各業出色的人物

以及,執著於自己選擇的每一個台灣人。

分享 平凡人如何突破困境、創造自己的人生。

也希望讓大家 重新記憶起:

【下決心,你也可以有自己的一片天!】

 

你,有故事想說嗎?

快到我的人生 我的選擇粉絲團投稿吧! 

也請動動你的拇指~按讚追蹤 給我們支持吧!

讓我們為你傳遞更多 正向人生!

Jack

Jack

期待能用影像傳遞力量, 為世界帶來一點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