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骨質疏鬆要補維骨力嗎?一天吃幾顆?」
門診中常可聽到患者詢問醫師
有關保健食品預防骨質疏鬆的成效,
營養師提醒,
「補關節」不等於「補骨頭」,
民眾口耳相傳的保健食品「維骨力」,
作用在於保護關節,但成分中完全沒有鈣,
無法預防骨質疏鬆症,
若未細分明辨,可能越補越糟。
趕緊接下去看看…
(贊助商連結…)
保護關節不退化
聰明飲食有5招
關節和骨頭的日常保健方式各有差異。
關節是否健康、能否活動自如,
與軟骨組織有很大的關係。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營養師洪若樸表示,
葡萄糖胺是形成軟骨細胞的營養素,
具有強力的抓水特性,
使得軟骨的含水性夠,
可修補退化的軟骨組織,
增強關節靈活度。
葡萄糖胺在臨床上常用於退化性關節炎,
主要促進關節內蛋白多糖以及膠原蛋白製造。
若要透過日常飲食保護關節,
洪若樸營養師建議以下5要點:
1.控制體重:
降低體重對膝蓋的負擔,
尤其是退化性關節炎患者更應減重。
2.攝取富含膠質、
軟骨素的食物:
例如蹄膀凍、雞爪、蹄筋、
豬耳、筋、鯊魚鰭、貝類、
海參、海帶、黑、白木耳等,
可補充葡萄糖胺,
有利於關節的維持與修復。
3.補充深海魚:
鮭魚、鮪魚、鰹魚等深海魚
含有豐富的EPA,
屬於ω-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可抑制關節發炎,減緩關節炎症狀。
4.選擇富含類黃酮的蔬果:
如甜椒、櫻桃、鳳梨、柳橙、
木瓜、薑、九層塔等,
可抑制關節的發炎反應。
5.少油炸、油煎的食物:
高溫油炸、油煎的食物
會加速體內游離基產生,破壞關節軟骨,
因此少吃油炸食物能保護關節。
預防骨質疏鬆 補鈣飲食8錦囊
關節保健注重葡萄糖胺和軟骨,
骨質疏鬆的預防則需著重於鈣質攝取,
洪若樸營養師表示,
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善用技巧,
調整飲食也能保護骨骼。
1.強化食物中鈣質的攝取,
選擇乳製品、豆製品、小魚干、
海帶、芝麻及深綠色蔬菜等。
2.大豆食品含大豆異黃酮,
其構造類似雌激素,
具調節骨吸收和骨形成作用,
可防治骨質疏鬆,有助於增進骨質健康。
3.蔬果中的礦物質(鉀、鈣、鎂)及
維生素(維生素C、K)對骨質健康有相關性,
建議適度攝取芥藍、綠豆芽、昆布、
洋蔥、山藥、蘋果、大豆等食物。
4.飲用咖啡要酌量,每日不宜超過2杯;
沖泡咖啡最好加新鮮牛奶。
5.避免攝取大量纖維質,
1天攝取量不宜超過50公克,
過量恐影響骨質密度、礦物質、
鐵、鈣和鋅的吸收。
6.每周3至5次負重運動,
如爬山、跑步、快走、游泳等。
7.增加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
例如沙丁魚、鮭魚、肝臟和蛋黃,
可促進促進人體吸收鈣質。
8.必要時可經醫師診斷,
於日常飲食之外補充鈣片。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