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速報】汽油價格高漲成為美國首要挑戰

【原油速報】汽油價格高漲成為美國首要挑戰

美國民眾對汽車的仰賴程度與使用量,遠高於其他國家,每人每年平均駕車行駛距離接近1萬英里,是歐洲國家的1.4倍以上、南韓與日本的3~4倍,歸因於大規模的汽車普及、土地廣闊的郊區與橫跨多數城市的洲際公路系統等,更重要的是美國汽油稅每加侖不到1美元,遠低於歐洲國家的2.5~3.0美元,相對低廉的汽車持有成本,也養成了民眾開車代步與出遊的習慣,美國的石油消耗量更是占全球的20.6%。

人均汽車行駛里程數(英里)

資料來源: US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Korea Transportation Safety Authority, Eurostat

石油需求量(百萬桶/日)

資料來源: IEA, EIA, TomTom, Us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隨著夏季駕車出遊潮的來臨,不斷攀升的汽油價格已成為美國政府最為頭痛的問題,目前拜登政府已拋出暫停課徵汽油稅與禁止燃料出口等想法,市場對此褒貶不一,除此之外,尚有多項潛在工具,統整如下:

  1. 暫停課徵汽油稅 (聯邦稅+各州稅)
  2. 採用E15汽油 (乙醇占比由10%拉升至15%)
  3. 降低可再生辨識號RINs成本 (降低環境保護所需付出的成本)
  4. 放寬雷氏蒸氣壓RVP要求 (可於夏季生產便宜的汽油)
  5. 豁免美國道瓊法案 (不再要求使用昂貴的美籍油輪)
  6. 禁止燃料出口 (優先留給國內使用)

然而,上述多項工具皆是治標不治本,民眾甚至可能因汽油價格下滑而需求進一步增加,此外,當前美國的汽油供不應求,但柴油的部分反倒是相對充足,倘若全面禁止燃料出口,柴油將出現嚴重的供給過剩,美國煉油廠不得不關閉部份產能的同時,汽油產量也將受到拖累,最終反倒將使得汽油價格再次攀升。根據摩根大通(JPM)的判斷,美國抑制汽油價格高漲的最好辦法,仍是從供給面著手,像是動用「國防生產法」,強制要求煉油商重啟各個已關閉的產能,惟其普遍需耗時6~12個月,抑或是說服擁有全球第二大煉油產能的中國,大幅增加成品油的出口配額,但這將與其2025年達成零排放的目標有所牴觸。

綜觀以上,降低稅率與放寬限制並非解決汽油價格高漲的好方法,且其效果相對受限,就算美國政府動用「國防生產法」迫使業者重啟產能,亦須耗時至少半年時間,或許2023年的原油供需可獲得改善,但對於即將到來的夏季駕車出遊潮而言,亦是遠水救不了近火,這絕對是當前美國政府面臨到最為棘手的問題。

過去一週(2022/6/17~2022/6/24),布蘭特原油期貨價格自110.39跌至109.10,週漲幅-1.17%,期街口布蘭特正2(00715L)淨值自23.03跌至22.49,週漲幅-2.34%。

延伸閱讀:

【原油速報】OPEC尚有能力增產的成員國寥寥可數

【原油速報】原油市場供需持續失衡 油價恐上行150大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