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智慧從哪兒來呢?晨誦開慧,晚讀啟智...家長必須知道的一些道理!

網路文章分享

網路文章分享

  • 2015-12-14 12:20
  • 更新:2018-07-17 15:01

孩子的智慧從哪兒來呢?晨誦開慧,晚讀啟智...家長必須知道的一些道理!

(圖/shutterstock)

 

沒有那個父母

不想培養一個智慧的孩子。

孩子的智慧從哪兒來呢?

慧識是先天存有的,智識是後天學習的。

晨誦晚讀,經典隨誦潛入夜,潤心細無聲。

晨誦有口無心,幫孩子打開先天慧根,

晚讀有心無口,幫孩子聚識化智,以存養慧識。

 

趕緊接下去看看...

 

(贊助商連結...)

 

 

 

晨誦,是聲音與黎明的共舞,

是經典與美感的穿越。

聲音信息比文字符號更具有可感性,

聽覺形象和美感之間構成了直接情感對應關系,

可以迅速撥動閱讀主體感應的心弦。

在晨誦中,文章的語氣、節奏、句式

和作者的情趣意旨是通過富有情感的誦讀表現出來。

朱自清先生認為,晨誦兼口治、目治、耳治,

於培養語感最為有益。

對於熟讀成誦的文章,

同學們自然而然地經過了一個潛滋暗長、

積少成多、由感到悟、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實現語言與精神的同構共生。

 

晚讀,是寧靜欣賞與理性思考,

是知識向智力的轉化。

智慧的核心是思維能力,

能力在語感實踐中訓練與提升。

晚讀,積累了敏銳的語感、豐富的語言、

鮮明的形象和真摯的情感,

這些養分在學生的頭腦中積澱下來,

就成為語文能力的基礎,

成為文化底蘊的養料,成為人格形成的萌芽。

 

 

讀,善其身;讀,行天下。

智慧是與道德聯繫在一起的,

生長兒童的智慧

要讓智慧與培養兒童的美德同行。

誦讀也指向發展兒童的道德,

讓學生熱愛生活,熱愛人類,讓學生學會感激,

追求崇高,讓學生充溢幸福感和責任感。

晨誦,除了名家經典的專題外,

還有自然、生命、平等、感恩、

敬畏、遊戲、藝術與愛等重大主題,

反複吟誦,提供語言的養料。

晚讀,在思考中體悟生態、運動、文明、精神的力量,

情趣萌發、怡情養性、品味人生、“讀”占“鼇頭”。

 

1.晨誦,相約黎明,擁抱晨曦,

用優美聲音開啟學習的旅程。

 

2.晚讀,相約黃昏,攜手夜幕,

用言語實踐回歸心智的田園。

 

3.太陽升起的時候,我們書聲琅琅;

夕陽西下的時候,我們默讀遐想。

 

(文章來源)

 

晨誦有口無心,

幫孩子打開先天慧根,

晚讀有心無口,

幫孩子聚識化智,以存養慧識。

 

從小培養孩子的興趣,更多【教育】文章

歡迎關注我們的粉絲團唷→ 親子Fun程式

 

 

孩子愛不愛讀書,是需要啟蒙的

網路文章分享

網路文章分享

來自網路的好文章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