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去年底在台灣的其中一件大新聞,
便是裕隆集團的董事長嚴凱泰先生逝世了,
嚴董事長創立自有品牌,
打造出台灣第一台自有品牌車-納智捷,
堅持努力的精神,很讓人感動,
而且嚴董為善不欲人知,默默行善,
也是我心中很敬重的企業家。
裕隆集團資產很龐大,
今天來談談從裕隆切割出來的裕隆日產汽車(2227)。
裕日車(2227) 是裕隆(2201)將銷售等相關業務所分割設立,
所以裕日車的主要營業項目為汽車銷售業務。
一開始分割設立時由裕隆 100% 持有,
裕隆在 92 年 10 月 30 日將公司的 40% 股權轉讓給日商日產自動車株式會,
現在裕隆持有 50% 以及日商日產持有 40%的裕日車(2227) 股權。
(資料來源:裕日車財報,圖表來源-夏綠蒂自製)
而台股中汽車產業可以裕日車實力抗衡的就是和泰車(2207),
兩間公司生產製作許多車款,
下圖整理較常見的車款:
(資料來源:裕日車及和泰車財報,圖表來源-夏綠蒂自製)
下次在路上看到車子,
可以看一下是裕日車還是和泰車的車款多呢?
今天要介紹的這兩間汽車雙雄,
窺探他們的秘密
繼續看下去...
來說說裕日車(2272)吧
這部分分為 3 重點:
1.營業結構
2.銷售地區
3.國產車經營困難的原因
上述已經提到,裕日車(2227)是從裕隆切割出來的獨立公司,
雖然裕隆持有裕日車 50%,
但依據裕隆公司的核心技術及主要原料供應等業務進行判斷,
對裕日車並不具實質控制力,
所以不是合併個體,是採權益法之投資。
裕日車(2227)整個營業結構,以銷售成車占比最高,約 88.12%,
主要銷售產品為 Nissan 和 Infiniti 車款,
其次是一些售後服務的零件銷售,約占比 11.49% 。
(資料來源:裕日車106年報,圖表來源-夏綠蒂自製)
裕日車主要的銷售地區為台灣,內銷比重高達 99%,
至於現今成長力很強的大陸,
嚴凱泰董事長早已在布局,
利用轉投資的方式參與大陸車市,
這部分會在下列文章提到。
(資料來源:裕日車106年報,圖表來源-夏綠蒂自製)
裕日車(2227)內銷比重甚高,
而且以銷售國產車為主。
根據股東會年報表示,
裕日車 106 年國產車銷售為 39,220 台,市占率 15.7%
進口車銷售為 3,410 台,市占率為 1.8%。
然而台灣區車輛同業公會資料顯示,
國內國產車銷售量逐漸下降,
進口車逐年上升,
顯示國產車經營越來越困難,
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 進口品牌入門車款,壓低售價,侵蝕既有國產車市場。
2) 日本及歐盟啟動量化寬鬆政策,大幅提升日系及歐系進口車價格競爭力,
同樣也會造成國產收市場萎縮。
3 ) 大眾交通運輸工具越來越普遍,購車意願減低。
而裕日車(2227)又以銷售國產車為主,
所以要注意日後是否能改善國產車銷售量持續下降的問題,
或是要多增加銷售進口車款的數量。
(資料來源:台灣區車輛同業公會,圖表來源-夏綠蒂自製)
裕日車(2272)與競爭對手之財務比率分析
以汽車產業來看,
兩檔股價都高達 200 元以上,
現金股利也連續數年發放 10 元以上,
裕日車更是在 2016 年及 2017 年發放 20 元以上的現金,
兩間公司稱為汽車業的雙雄並不為過,
以下就詳細介紹各自的優劣囉
(一) 毛利率
毛利率 = (銷貨收入-銷貨成本) / 營業收入
毛利率代表產品在產業中的競爭力,
一間公司的毛利率較同業高,代表具有較高的競爭力。
裕日車的毛利率長年看起來較和泰車高,
然而和泰車毛利率有急起直追的現象,
不可輕忽。
(資料來源:裕日車及和泰車財報,圖表來源-自製)
裕日車(2227)的大股東除了裕隆之外,
還有日商日產(日商公司),
裕日車主要負責這兩間公司的通路行銷,
而裕隆集團大部分原料零件均由日本進口,
加上大股東日商日產希望裕日車能夠提高進口車銷售比重,
所以日幣升幅貶值,也是影響裕日車(2227)的毛利率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據華南銀行的近 5 年日幣走勢,
可以發現,日幣升貶確實有對裕日車毛利率具有相當的影響力,
例如:2016 年毛利率大幅減少,相對的同年日幣走揚,
代表廠商購買日本製造的原料較貴,
且裕日車(2227)銷售到最終消費者的車輛也較貴。
舉個例子讓大家更清楚了解匯率的影響:
銷售同款式的 Nissa 車款,售價 100 萬日幣,
在 2016 年要用 100 萬日幣*0.32元 = 32 萬元台幣購入,
然而在 2017 年只要用 100 萬日幣*0.27元 = 27 萬元即可買進。
當然以消費者的角度,在日幣升值的時候,
要用較多的台幣金額買日系車,
意願肯定會下降。
(資料來源:華南銀行)
(二)營業利益率
營業利益率 = (毛利 - 推銷費用 - 管理費用 - 研發費用) / 營業收入
從下圖知道,和泰車(2207)的營業利益率都比裕日車(2227)高,
主要是因為裕日車的研發費用遠遠高於和泰車
(資料來源:裕日車及和泰車財報,圖表來源-夏綠蒂自製)
裕日車(2227)的公司策略會自行研發新的車款,
例如: TIDA 等熱門車款,
而和泰車(2207)的研發是由日本原廠 TOYOTA 以及國瑞汽車負責,
所以裕日車的研發費費金額高達 5 ~ 6億元,
而和泰車的研發費用金額僅有 4 ~ 5 仟萬元,
兩者差距甚大,
也就導致為什麼營業利益率會低於對手和泰車的原因。
(資料來源:裕日車及和泰車股東會年報,圖表來源-夏綠蒂自製)
(三)稅前淨利率
稅前淨利率 = (營業淨利 + 營業外損益) / 營業收入
還記不記得上一段提到,裕日車(2227)的營業淨利率 < 和泰車,
然後看看下圖的稅前淨利率,
裕日車大幅領先和泰車 !
而且裕日車(2227)的營業淨利率平均大概 5 %,
到了稅前淨利率 平均大概高達 20%,
原因就是裕日車的營業外收益大增
(資料來源:裕日車及和泰車財報,圖表來源-夏綠蒂自製)
攤開財報一看,
占營業外收益最大金額的是「採權益法之關聯企業損益份額」,
意思就是裕日車轉投資的收益豐收,
以最新的財報 106 年Q3 來看,
採權益法的投資收益是 4,655,796 仟元,
稅前淨利是 5,756,592 仟元,
採權益法之投資收益貢獻了稅前淨利的 80.88% ,
若用 EPS 的角度來看,
大略算一下,採權益法的投資收益貢獻約 12.42 元
4,655,796 仟元*( 1-20%所得稅率) /300,000仟股 = 12.42 元 / 股
相當驚人。
(資料來源:裕日車財報)
採權益法的投資收入 46.5 億元,
是轉投資下列大陸公司,
橘色框框相加的金額便是 46.5億元,
其中最大的一間是廣州風神汽車公司(紅色框框),
單單這一間就認列約 41 億元收入。
有那麼好的投資收入,
歸咎於嚴凱泰董事長在早年就成功卡位中國車市,
入主多間車商,使得轉投資事業提搭上中國車市成長趨勢,
持續作為集團獲利的金雞母。
(資料來源:裕日車財報)
雖然說業外收入太高,
我們在選股的時候會列為警示,
但裕日車(2227)的業外收入主要是汽車產業相關,
對於裕日車而言也是相輔相成,
所以這項業外收入太高,還可以接受。
而且日前裕日車已經公告將在大陸累積的轉投資收入約 56 億元台幣匯回台灣母公司,
2019年 的現金股利有望再創新高。
(資料來源:工商日報)
(四)部門損益
分析主要裕日車的主要三個部門:
車輛部門、零件部門以及投資部門。
在上一段營業結構比例時提到,
裕日車的成車銷售占總營收約 88%,
然而從部門損益得知,
107Q3 車輛部門的營收 908,467 仟元,
推估全年營收約為 908,467 /3*4 = 1,211,289 仟元,
似乎比去年下降許多,而汽車銷售是裕日車的主要營業模式,
所以要特別注意以後年度的銷售狀況有沒有回升。
投資部門是指大陸轉投資,
收入一直都占裕日車稅期淨利很大的比重,
對裕日車的 EPS 貢獻功不可沒。
(資料來源:裕日車財報,圖表:夏綠蒂自製)
裕日車(2227)財務分析小結論:
1)毛利率方面要注意日幣的升貶
2)花費大量的研發費用,要關注開發的車款,
是否能成為車市上的寵兒,進而增加銷貨收入
3)大陸轉投資收入豐厚,貢獻相當多的 EPS,要注意日後是否還能持續有如此龐大的收入
4)轉投資收入匯回大量現金,2019 有望發放更高的現金股利,可能會將股價再推升
裕日車(2227)的護城河有那些呢?
護城河大概可分為以下 5 點:
(1) 無形資產
(2) 價格優勢
(3) 網絡效應
(4) 高轉換成本
(5) 有效規模
裕日車(2227)是國內的大品牌車商,
擁有許多用戶,頗具知名度,
代理的車款有納智捷、NISSAN 及 Infiniti 等,
馬路上時常看見,
因此若有意願購買新車的人,
會傾向用大品牌公司的車子,
所以裕日車具有「無形資產」這項護城河。
但要注意許多進口車款都主打低價位,
同樣的一部車價格,但可以買到進口車,
會吸引人潮,得關注「大品牌」的優勢日後是否還在。
裕日車(2227)的可能潛在風險有哪些呢?
先簡單匯總一下以上曾提到的風險:
1)原料大多來自日本進口,因此日幣的升貶值,會影響毛利率等。
2)進口車以低價襲擊市場,造成買國產車的人數變少。
還有以下幾點風險,提醒大家注意:
(一)大陸車市的好壞
在轉投資那部分提到,裕日車(2227)的大陸轉投資收益豐厚,
因此要注意大陸車市的好壞。
由下圖可以得知,2017年開始中國乘用車的成長率為負,
是因為受到1.6公升乘用車購置稅減半影響,
使得銷售明顯放緩,
不過在SUV(Sport Utility Vehicle) 運動型多用途車款銷售拉升的帶動下,
中國乘用車還是維持一定增速。
這部分可能會受到政策影響,要特別注意。
(資料來源:財經M平方,圖表來源-夏綠蒂自製)
(二)鋼的價格變化
汽車很大一步是是由鋼所組成,
因此要注意鋼價的變化,
尤其是中美貿易戰,
關稅可能加徵 25%,
屆時鋼價會變貴,
鋼價如果太高,
會壓縮到公司的毛利。
(三)油價的變化
油價上升,使用汽車的成本變貴,
可能會抑制消費者購買車輛的意願。
(四)政府補助汽車汰舊換新 5 萬元的期限
老舊車輛換新車,可以向政府申請 5 萬元補助,
這項政策刺激汽車換購需求,
但目前政府規劃此方案只到 2020 年,
所以要關心後續這方案有沒有繼續開放。
裕日車(2227)現在適合買進嗎?
先體質評估,在進行價格估算
評估完裕日車(2227)的優劣勢,以及未來可能遇到的問題之後,
或許認為是間好公司,可以買進,
在下單買進之前,
要先來評估目前的股價會不會太貴呢?
截至 2019/1/9,裕日車 (2227) 股價為 229 元
(資料來源:CMoney理財寶,2019/1/9 截圖)
體質評估:沒有大問題
裕日車(2227)體質良好,
但有 2 項初步看可能會覺得有問題,
一是股本太小,
二是業外收入太高
(一)股本太小
股本太小股價比較容易被炒作,
買進前若是沒有謹慎評估好股價,
很容易買到之後便套牢,
但裕日車(2227)日汽車產業的優良公司,
而且內部人持股比例佔股份高達 87.83%,
因此炒作股價的風險不高,
這項不良項目影響不大。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二)業外收入占比過高
雖然業外收入太高的公司風險性太高,
畢竟怕本業不賺錢僅靠業外收入,
在上段文章有提到,
裕日車(2227)轉投資收入相當高,
但轉投資的項目是大陸的汽車公司,
同樣都是汽車類股,
而且又位於大陸這塊爆發力強勁的國家,
所以這項業外收入可以說是加分的項目。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價格評估:用本益比法評估
本益比 = 每股股價 / 每股盈餘
本益比可以用來算買進股票後,
要花多久的時間可以回本,
因此本益比較低,回本速度快比較好
裕日車(2227)近 5 年的本益比平均在 14 倍左右,
而最新資料的本益比是 11.3 倍,
屬於相對低點
(資料來源:Cmoney股市,圖片來源:夏綠蒂自製)
截至 2019 年 1 月 9 日 裕日車(2227)的股價是 229 元,
若以 11 倍本益比來估算股價,
什麼價位可以入手呢?
2018Q4 的營收為 83.3億元
而 2018Q3 的營收為 64.8億元,且 EPS 為 4.68 元,
Q3 營收較 Q4 營收多 1.2 倍,
可以簡單估算 Q4 的 EPS 為 4.68 元* 1.2 倍 = 5.6 元
所以 2018 整年度的 EPS 為 20.11元
本益比 11 倍的話,
合理股價就是 11 * 20.11 = 221 元,
與目前市場上股價差異不大,
若是想入手,現在可以進場了
或是可以在保守一點,將股價打折再購入,
將資金分 3 批購入:
第一批: 221 元
第二批:打 9 折 = 221 * 0.9 = 199 元
第三批:打 8 折 = 221 * 0.8 = 177 元
另外提醒一下,
大陸轉投資匯回台灣 56 億元,
2019 年現金股利有望再創新高,
等裕日車(2227)正式公告股利時,
可能會引發市場想賺取高額配息,進而追價,
投資人得注意,不要套在高點喔
總結論:
目前裕日車(2227)股價<合理價,
若是想賺價差,等待便宜價再入場較好,
出場時間,如果股價來到合理價甚至昂貴價以上,
在報酬率 20% 以上分批賣出,
或是想要領股息也可以,
畢竟裕日車的現金股利算滿高的。
買進後也要持續關注裕日車(2227)的發展,
潛在的風險在文章中都提醒大家囉,
了解得越多,持股也會越安心。
歡迎到我的粉絲頁『按讚』追蹤
一同學習討論喔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