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作者:李開復
(我前一陣在一個讀書會時的簡短分享)
李開復說:
「每個人,一年都要讀 100 本書」
我建議在座的每一位,
一年能夠讀 100 本書。
可能你們馬上會問,
開復你有做到了嗎?
其實我沒有,
但我人生中有三個階段曾經做到,
當我今天回顧我的人生,
我覺得最快樂、成長最多、得到最多養分的
就是那三個階段。
他 是怎麼做到的...?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從小,我爸爸總是
不吝嗇的買書給我
第一個階段
是我大概 5 歲到 11 歲的時候,
那段時間我父親買了各種各樣的書,
讓我在家裡閱讀。
每當我得了什麼好成績,
父母親會給我獎勵,他們會跟我說,
你要什麼玩具,我們可以當作獎勵給你,
但是書不算獎勵,
書你想買多少,隨時跟我們說我們就給你買,
所以那個時候我就把書當作,
一種無限索取的禮物,貪婪地索取。
也是那段時間,
我對很多中國歷代的典籍,
有了一些初步的認識,
在那差不多 6 年的時間裡,
我每年都能讀到 100 本書。
每週讀 2~3 本,壓力很大
但是非常值得!
然後我去了美國留學,
就中斷了一段時間,
直到我到了哥倫比亞大學。
在那時我算被逼著讀書,
因為在哥倫比亞大學,
有一個非常有名的核心課程core curriculum,
基本一年就逼你讀 100 本書,
大部分是西方的哲學、文學類書籍,
說實在的,那段閱讀時光不是特別享受,
你可以想象,一個英語不是母語的人,
到了美國,要讀這麼厚的一本書,
每周要讀兩三本,壓力非常大。
但是多年之後,
當我回憶在哥倫比亞大學的那段時光,
因為其實人性的一切
書中都可以找到
不論是我讀的柏拉圖,
或者是Locke、Hobbs幾位英國哲學家的理論,
是莎士比亞,都讓我深深地體會到,
其實人性的一切,
在莎士比亞的書裡都可以找到,
很多東方的智慧,
在西方的書裡也一樣可以找到,
我甚至會說,作為一個理工宅男,
為什麼到今天能夠出 6 本書,
有些還比較暢銷,
很大的理由也是因為當時在哥倫比亞,
逼著我每年讀了 100 百本書。
當然好景不長, 4 年大學畢業以後, 我又回到我理工男的生活, 直到 2 年前生病。 生了病在家很多事是不太適合做的, 所以我選擇讀了很多書, 有心靈方面的書, 還有東方文化、歷史方面都讀了很多, 感覺非常有收獲,所以我覺得一個人, 1 年如果能讀 100 本書, 這是一種享受, 是一個汲取養分的過程, 是一種最好的成長。 關於讀書,我想給大家六個建議 非常簡單的建議,應該適合每個人。 我覺得在東方長大的小朋友們, 常常被灌輸一種思想, 認為書上寫的就是對的, 讀了書要把它背下來。 我覺得這樣並不好, 我建議大家不要把書當聖經, 多去讀一些不同觀點的書, 而不是只讀那些, 你認為是你同意的,符合你觀點的書, 嘗試讀一些跟你的觀點有沖突的書。 如果你能多方面來看待同一件事情, 也可以培養批判式思維。 另一方面, 就算你堅持你原來的想法, 你也可以了解別人是怎麼想的, 當你和對方辯論 或者持有不同意見的時候 也許可以用到。 走了這麼長的路, 看了這麼多的事情, 讀了這麼多的書, 我發現歷史總是在重復, 人類還是不斷在犯過去犯過的錯誤。 我想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多讀歷史的話, 雖然中國古老的思想、文學都非常精湛, 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但是我在哥倫比亞大學讀的那幾百本書, 我覺得對我還是有非常深刻的啟發。 所以有時間的話, 我覺得還是平衡一下, 讀一些東方的書, 也讀一些你想讀的西方的書, 比如英美哲學家的書、莎士比亞的書等等, 東西方的思想能夠平衡吸取。 當你讀西方的書時盡量讀原文書, 因為 所以英文好的同學,可以讀原文書; 英文不錯的同學,可以先把英文學好,然後讀原文書; 實在不想學英文的同學們,那讀中文書也可以, 但是一定要找好的翻譯來源。 我發現比如《喬布斯傳》, 我看了兩個中文版, 翻譯水平差異是巨大的。 有些純理論的書, 不是在過去實例的驗證之下寫成的, 所以我會更建議大家 每次走到書店看到我的書被放到成功學, 我就想低著頭走過去, 因為,我覺得大部分成功學的書, 其實都是一些沒有實幹過的人, 把一些理論攢起來, 讓你認為自己看完也可以成功的書, 而且它教導的可能是, 你只要模仿誰誰誰就可以成功。 而且那些寫成功學的書的人, 他們自己成功了嗎? 他們自己有經驗嗎? 他們分享的是攢來的經驗, 還是自己的經歷總結呢? 所以我建議少讀成功學的書。 但是如果你很想學習一些成功的典範, 那麼我會推薦多看自傳。 看自傳的時候, 也要看作者本人自己寫的自傳, 而不是授權別人寫的, 因為別人寫的也是攢出來的。 最後,即使看作者本人的自傳, 也不要盲目地去學習對方的一切, 因為每個人是不一樣的, 學習那些適合你的。 一個人能讀很多書,
是種享受、是種成長
三做三不做
一、多讀不同意見的書
其實每一件事情都有很多面,
有很多不同的觀點、不同的意見。
二、多讀歷史。
也許我們可以多了解人性,
可以少走一些彎路。
三、是要中西融會貫通。
四、不要讀翻譯劣質的書。
翻譯的過程,會流失很多有價值的東西。
五、少讀純理論的書。
去讀那些有真實的是利穿插的書,
而不是純理論化的一本書。
六、少讀成功學的書。
但是實際上每一個人是不同的,
每一個人成功的模式也是不同的。
但也不用盲目 學習書中一切
每個人都能 找到適合自己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