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 內虛外冷
台灣 GDP 陷入保 1 困境
景氣對策燈號連續亮出 4 顆代表低迷的藍燈
製造業景氣燈號連續亮出 6 顆藍燈
外銷訂單連續 6 個月衰退
消費者信心指數連續 6 個月走低。
(圖/shutterstock)
簡單地說
外銷市場不佳,內需市場也很虛
專家、名嘴、官員都在說:「台灣經濟面臨轉型」
但卻都沒有人講要轉去哪裡?要怎麼轉?
這不能怪他們!
因為這本來就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
不過,我個人蠻認同一位學者的看法
他就是中央經濟研究院的朱敬一
台灣經濟的問題在轉型,不在景氣
關於台灣經濟
朱敬一表示台灣經濟的問題是轉型而非景氣
景氣問題需要短期措施
但轉型問題需要長期措施
而這正是現在政府最缺乏的。
要如何做到轉型呢?
他認為應該要從原來的「效率經濟」
翻轉為「創新經濟」
所謂的創新經濟就是經濟的生產過程中
「創新研發」與「擴散應用」的角色越來越重。
一般人或許比較難理解學者高深的見解
我來舉個例子吧!
「觸控技術」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當年蘋果推出第一支觸控手機之後
帶動了所有的手機,全數改為觸控手機
甚至筆電、平板電腦
都因為這個創新技術而有了全新的發展
新產品推出之後
帶動了整個產業鍊起飛
而台灣就在尋找這類創新。
延續朱敬一教授的觀點
再加上我的理解
創新經濟所帶來的應該會是整體產業的營收成長
而且不是只有一、二家公司的大好特好
是這個產業裡的公司都有著顯著的成長
利用前三季營收表現找成長產業
依循著這個線索
我試圖從今年前三季已公告的營收數據
找到符合的產業
而結果讓我非常意外!
機殼產業成長第 1
通訊設備成長第 2
讓我們先來看看
今年前三季各產業營收的成長排行吧!
表一是前三季累計營收成長大於 10% 的產業
總共有 12 個次產業
其中機殼產業的成長最為明顯
累計營收成長幅度高達 48%
其次是通訊設備,累計營收成長幅度為17.9%
表一、前三季累計營收成長排名( > 10% )
資料來源:CMoney決策精靈 (依累計YOY%排序)
有一個特點,不知讀者朋友有沒有發現
在表一中的 12 個次產業
只有一個是傳產,其他都是電子。
雖然大家都認為電子業受到國際需求不振而衰退
但是台廠仍舊一步一腳印地走下去
很了不起。
但真正讓我訝異的是新進榜的生技產業
今年前三季的累計營收成長幅度突破 10%
不過更令人吃驚的,還在後面...
網通、生技產業:成長大、家數多
下表二是前三季累計營收成長產業的相關個股
我特別將成長幅度超過 30% 的個股羅列出來
驚訝地發現這二個族群
正是在大環境不景氣之下
仍然能「逆風高飛」的二大產業:「網通通訊」、「生技」
網通產業之所以能逆勢成長
我為為跟 4G 網路的普及有關。
現在人生活幾乎無法離開網路
工作、休閒都有網路的相伴
因此相關的個股業績也就跟著三級跳了
指標股:聯亞光(3081)
主要從事生產以砷化鎵與磷化銦為基板的磊晶片
廣泛應用於光纖通信
搭上中國「寬帶中國」政策
前三季累計營收成長 70%。
而其他網通通訊設備的個股,例如:
仲琦(2419)、啟碁(6285)、神準(3558)
近期的股價也悄悄地漲了起來
投資朋友可以留意。
表二、前三季累計營收成長 > 30% 相關個股
資料來源:CMoney決策精靈
台灣從科技島轉型成「生技島」
除了網通之外
生技股也是今年大多數公司呈現成長的次族群。
不少新藥類股的權利金今年收割
也有不少是屬於醫療器材類
簡單地說
生技各面向都有成長的契機
未來在政策地推動下
台灣將從科技島轉型為生技島
成了代工業之外的另一個台灣產業亮點。
儀器設備、工業電腦也值得留意
雖然我們探討了二個成長家數最大的產業
但不代表其他產業或是公司就不優秀
其他例如:儀器設備工程、工業電腦
也是穩定成長的二項產業
投資朋友可以自行參考表一以及表二的產業以及個股
希望對大家的投資,會有所幫助!
只有一條路不能走,就是放棄
台灣近年來
受到對岸紅色供應鍊的正面衝擊
不時還有韓國在背後捅刀
在缺乏天然資料、內需市場的小島
絕對沒有說喪氣話的餘地
有一句挺勵志的話,我想跟大家分享
「什麼路都可以走,唯有放棄這條路,想到不要想」
如今台灣已經退無可退
祈望大家能夠團結一起
停止內耗,才能渡過這次難關
延伸閱讀:
大立光 10 月營收再創單月歷史新高!多頭軍心穩定了!可是面板「慘」業卻傳來不好的消息...
三大法人合力再買 117 億!卻不小心被我發現這 2 檔護盤指標股,因為「連五紅」太明顯了...
兩岸「和平紅利」放送,外資用力買!但是...「官股券商」用力賣,而且賣超金額真的 太誇張!
歡迎幫我的 FB 粉絲專頁按個『讚』,以後都會收到最新分享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