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八歲,初經就來了─我的孩子是否性早熟?

天下文化-未來 family

天下文化-未來 family

  • 2015-10-06 10:17
  • 更新:2018-07-17 09:31

才八歲,初經就來了─我的孩子是否性早熟?

(圖/shutterstock)

 

「青春期」何時開始?也有世代差異。

新世代青春期讓父母更擔憂的是,

性早熟現象愈來愈普遍。

2012年,美國《兒科》(pediatrics)

發表美國男孩性早熟的研究指出,

美國男孩出現青春期性徵的時間,提早了6個月至2年。

2010年,《兒科》也已發表過女孩性早熟的研究報告。

有些國家的研究同樣指出性早熟的現象。

 

「比起男生,女生性早熟的情況很普遍,全球皆然。」

台北馬偕兒童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丁瑋信指出,

在台灣,女生8歲、男生9歲以前

出現乳房或睪丸發育時,就有可能是性早熟。

丁瑋信說,通常,女生性早熟不見得找得到原因,

很多情況純粹是提早發育而已;

男生性早熟,多半找得到病理原因。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性早熟原因一:營養太好。

醫界普遍認為,性早熟比例增加的原因,

與現今兒童的營養太好有關,丁瑋信指出,

飲食西化、攝取熱量太高的食物,容易導致性早熟。

 

性早熟原因二:環境荷爾蒙。

另外,環境荷爾蒙、動物性荷爾蒙等,

也是可能的原因,

「以動物實驗來看,塑化劑等環境荷爾蒙濃度高、

長時間接觸暴露,會導致雌性動物提早發育、

抑制雄性動物發育,」丁瑋信說。

 

性早熟原因三:性訊息過多。

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院主治醫師楊佳鳳提醒,

現今性接觸訊息(sexual exposure)太多,

戲劇、電玩斥性暗示及暴力,加上模仿大人談話內容,

種種原因造成全球性早熟比例提高。

 

 

 

 

女生性早熟發生率為男生10倍

 研究顯示,性發育早熟或晚熟,

 會對心理發展帶來不同的影響。

 張老師基金會專門委員涂喜敏表示,

 女生性早熟、男生性晚熟較不利於心理發展,

 所以,「父母一定要給予孩子足夠的信心。」

 

平均來說,女生從胸部開始發育到初經來,

約歷時2至2.5年,如果青春期發育進展太快,

初經在2年之內就來,很可能就會影響身高。

 

台北馬偕兒童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丁瑋信表示,

根據國外的研究,女生性早熟的發生率為男生的10倍,

且很多是不明原因的性早熟,

男生性早熟則多為病理性,如腫瘤、內分泌等原因。

楊佳鳳表示,疑似性早熟的小朋友,

醫生會安排進一步的檢查,

如:骨齡、小女生的骨盆腔超音波,

有需要的話會安排中樞神經結構或腹腔超音波檢常、

性荷爾蒙檢查。

性早熟的小朋友會出現骨齡超前實際年齡,

從骨齡也可以推測性早熟程度和預估成人身高。

 

比起女生容易性早熟,男生相對容易性晚熟,

若女生超過13歲、男生超過14歲,

還沒發育就要做檢查,

男生性晚熟多半找不出異常原因,

純粹就是發育時程較晚。

 

 

青春期具體指標:唱反調

性早熟外,青春期的老問題一直都存在。

財團法人張老師基金會長期關注青少年議題,

有許多父母搞不懂進入青春期的孩子究竟怎麼了,

而登門尋求協助。

 

「了解小孩不容易,了解青少年更不容易,」

涂喜敏指出,判斷小孩進入青春期最具體的指標就是,

「叫他往東、他偏往西,叫他不要做的事偏要做,」

平均80%青春期孩子也不穿父母親買的衣服,

不跟父母一起出門。

 

青春期是兒童逐漸長大、變為成年人的一個過度階段,

除了嬰兒期之外,青春期是人的一生中

生理發展最快速時期,

最明顯的轉變是身高、體重與第二性徵的發育。

心理方面也有很大的變化,

開始發展自我認同及尋求自我獨立。

 

青春期生理發展逐漸成熟之際,

心理上也產生劇烈的變化。

涂喜敏表示,因身體明顯的變化,

「青春期孩子很在乎自我意象,

反映出來的可能是洗澡洗很久,有『性情緒』、

對異性好奇,這些都是連貫的身心變化。」

 

青春期心理受生理發展的影響,

特別注重外貌、高矮胖瘦,且很在意別人的評價,

重視朋友的接納及認同、崇拜偶像、渴求獨立自主,

對朋友的人際關係需求遠大過父母。

 

橋頭國小五、六年級班導師汪桂蘭指出,

十年前發生在國中的場景,如今小學高年級就看得到,

請學生修瀏海,學生就吵著要休學,

非常在意自己的外型。

 

很多家長最擔心,

小孩發育速度太快、骨骼生長板提早癒合,

而影響身高。丁瑋信指出,

「最大的關鍵在於青春期的進展節奏,」

青春期的進展節奏90%受遺傳基因影響,

如果父母的青春期節奏較快,通常小孩也會比較快。

 

青春期開始的時間早或晚,因各人的發育速度而異;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身體與心理都面臨劇烈的轉變,

父母理解這點之後,對於孩子的轉變就比較能夠理解,

看待他們的行為能夠更寬容一些。

 

 

【從「第二性徵」辨別青春期】

台灣平均進入青春期、發展第二性徵的年紀,

女生為8到13歲,男生為9到14歲。

父母可以從孩子的第二性徵發展,

來判斷其生理發展速度,是否進入青春期。

 

女生的生理變化包括:

身高、體重增加,體形漸漸變得圓潤,

第二性徵為乳房發育,接著長出陰毛、腋毛,

之後才會有月經。

 

女生青春期從乳房開始發育的「前期」

到初經來的「後期」,這段時間身高的生長速度很快,

平均一年長8至10公分;月經來後,

第一年平均長5公分,第二年長2.5公分,

第三年長1公分。

 

男生的生理變化則包括:身高、體重增加,

身體變結實,第二性徵為睪丸變大、

接著陰莖變長、變寬,長出陰毛、腋毛,

最後是變聲、長鬍鬚。

 

男生青春期從睪丸變大前的「前期」到長出喉結、

變聲的「後期」,平均一年長10公分。

一般來說,男生平均比女生高出12公分,

除了因為比女生晚2年才發育,另一個原因是,

青春期每年平均多長2公分。

 

延伸閱讀

1.想露營,怎麼開始? 

2.劉軒:蹲下來,孩子會給父母最好的答案! 

3.出了社會,誰管你是第幾名? 

4.如何讓數位不傷害您的孩子─數位教養七原則 

5.<火線冷對話>失溫的家庭才會有失控的社會! 

 

本文由 未來family 授權轉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天下文化-未來 family

天下文化-未來 family

邀請真心想為家人的快樂幸福而努力的你加入未來family